
《目标引领未来》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的兴趣广泛而多变,在兴趣发展的同时,学生的脑海中也随之产生各种幻想,并随兴趣的变化而变化,一会儿想做运动员,一会儿想做艺术家等,因此需教师因势利导,让他们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观。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感受目标与成功之间的关系; 2、? 帮助学生了解目标制定的原则; 3、? 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合理目标; 4、? 激发学生实现目标的动力。 教学重点 如何确立正确而清晰的目标。 教学难点 如何实现目标。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准备 课件 自备部分教具 教学过程 (一)热身运动 1.贴鼻子 在黑板上上画几个缺少鼻子的人头像,请几位同学蒙上双眼上去贴鼻子,看谁贴得准。 师:贴的最准的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做到的? 2.为自己鼓掌 师: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首先祝大家六一儿童节快乐! 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儿童节大家也为自己鼓鼓掌吧! 你一分钟内鼓掌次数越多你的未来越精彩! 你鼓掌声音越大你的未来会心想事成! 对于你三次不同的鼓掌你想说些什么吗? 师:大家都分享的很好,因为要求不同所以行动不同。 (二)故事乐园 阅读第70页 故事乐园回答下面问题: 年轻人是怎样把秧苗插整齐的?说一说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师: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师: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说明你们很善于思考和表达。一些同学刚刚都说到了青年人因为有了目标才有了方向,说明了目标就像导航灯,指引着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目标引领未来》。 我们一起先来阅读一个小故事: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叫比塞尔的村庄,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里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天三夜的时间。可是在肯·莱文1926年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为什么世世代代的比塞尔人始终走不出那片沙漠?原来比塞尔人一直不认识北斗星,在茫茫大漠中,没有方向的他们只能凭感觉向前走。然而,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一个人若是没有固定方向的指引,他会走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终回到他起步的地方。但是自从肯·莱文发现这个村庄之后,他便把识别北斗星的方法教给了当地的居民,比塞尔人也相继走出了他们世代相守的沙漠。如今的比塞尔已经成了一个旅游胜地,每一个到达比塞尔的人都会发现一座纪念碑,碑上刻着一行醒目大字 :_____? 师:大家认为这座纪念碑上刻着一行什么字?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大家的回答都很精彩,其中很多同学不约而同的说到了一个关键词“方向”,比塞尔人在墓碑上刻下了“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新生活是从确定目标开始的”。这是哈佛大学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该项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目标。 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十分有意思…… 3%———几乎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他们被称为“人物”,为国家和社会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们,如国家领导人、科学家、发明家、公司董事长等等。 10%———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其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地被达到,生活质量稳步上升。他们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60%———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如白领、工人、农民、小个体户等等。 27%———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