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659903

5.3.4 频率与概率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第二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2796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5.3.4,人教,第二,必修,2019,数学
  • cover
5.3.4 频率与概率教案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会频率估计概率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   意义;   2、通过经历数学试验,观察、发现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性,了解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求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并在试验中体会精准估计的前提条件;   3、通过发现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又存在着统计规律性的过程,体会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对立统一.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同时还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难点:   频率和概率的意义及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70.0%的受访青年表示仍要培养古典诗词爱好,15.5%的人认为不需要,14.5%的人表示不好说.   随机选取一名18—35岁的青年,这名青年认为仍要培养古典诗词爱好的概率为多少?   (2)随机抛一个瓶盖,观察它落地后的状态,怎样确定瓶盖盖口朝下的概率?   【设计意图】情境与问题中的两个问题,显然不是古典概型,这也说明了古典概型的局限性.促使学生思考在问题背景不是古典概型时如何获得随机事件的概率,即自然想到用频率来帮助决策,从而体会频率估计概率的必要性.   问题1:你觉得利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办法可靠吗?怎样检验这种方法的可靠性?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用频率来估计概率,教师追问:“这种方法是否具有普遍性?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进而为后续研究设置悬念.   二、尝试与发现   试验1:(抛掷硬币)把全班分成10个小组,每组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抛掷一枚硬币一次,统计“正面朝上”的情况.   试验规则:每小组分成两队,每队完成25次试验,每组共完成50次试验,做好记录;每小组的组长汇总50次试验的结果,并报给教师,师生共同完成统计表.   问题2:观察得到的数据、图表,能够观察出事件正面朝上的频率蕴含的规律吗?   【设计意图】学生亲身参与统计数据,通过各组频率的统计,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信息,但是还不能较为精准地估计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此时,学生形成了一个认知冲突,从而产生探究如何精确估计概率的认知冲动.   问题3:结合已有经验,思考如何更精确地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学生活动】一方面讨论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阅读历史上很多学者得到的试验结果.   【设计意图】大量重复做同一试验是更为精确估计事件发生概率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可以累加所有数据,累积出来的数据等同于大量重复做同一试验.另一方面,受时空限制,大量重复做同一试验不太现实,可以借助历史上统计学家曾经做过的成千上万次抛硬币的试验数据,而且学生可以从数学家们所做的试验中感受科学探索的精神.   试验2:(抛掷瓶盖)把全班分成10个小组,每组两枚瓶盖,一次抛掷一枚瓶盖,统计“盖口朝下”的情况.   试验规则:每小组分成两队,每队完成25次试验,每组共完成50次试验,做好记录;每小组的组长汇总50次试验的结果,并报给教师,师生共同完成统计表.   问题4:观察试验2得到的数据、图表,能够得到瓶盖盖口朝下的频率蕴含的规律吗?   【设计意图】对于试验2的结论,一方面学生无法根据经验直接得到;另一方面学生还存在着等可能的认识误区(认为瓶盖盖口朝下与盖口朝上的概率是相等的),这恰恰体现了设置瓶盖抛掷试验的必要性,有利于对频率稳定性的再认识.   问题5:你能从上述两组试验中总结出一般性规律吗?   【生成预设】如果学生能够归纳概率的统计定义,教师可追问“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前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