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847536

5.1放马山歌 脚夫调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19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317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放马,山歌,脚夫,教学设计
  • cover
放马山歌 脚夫调 教学设计 1新设计 本课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师生参与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了解中国的民歌,学会云南民歌《放马山歌》,启发学生用欢快、高亢、奔放的歌声演唱歌曲。 2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用欢快、高亢、奔放的歌声演唱歌曲《放马山歌》,并且掌握基本节奏型和衬词的唱法。 2.运用视听结合法、比较法、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学会歌曲,并进一步了解山歌的音乐特点。 3.通过学唱《放马山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牧民愉快的放牧生活。让学生知道民歌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对初中的音乐学习充满极大的学习欲望,为了加深他们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使他们乐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特别是一些动手、需要合作完成的音乐内容会比较感兴趣,但由于他们年纪小,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还需要加强。因此,对七年级的学生应该使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继续保持,同时引导他们加强音乐思维,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 4重点难点 1.了解山歌体裁的风格特点。 2.启发学生用欢快、高亢、奔放的歌声演唱歌曲。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看视频片段,激情导入 2013年,一首《江南style》,风靡全球;2014年的《小苹果》,同样不甘示弱,成为了所有广场舞的神曲,并且登上了2015羊年春晚。是啊神曲常有,经典不常有。中国的民歌同样走向了世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民歌深受世界的喜爱。听赏宋祖英《维也纳音乐会-放马山歌》,导入本课内容。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民歌介绍 1.关于民歌的介绍 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长期而广泛的口头传唱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集体创作,它是各族人民音乐智慧的结晶。民歌按体裁来分可以分为山歌、小调和劳动号子。 2.关于山歌的介绍 “山歌”是指人们在山野劳动生活中所演唱的抒情性的民歌。山歌的音乐节奏一般比较自由,声调高亢嘹亮,音调悠长,拖腔中常用自由延长的音来抒发感情。有时为了更好地抒发感情,使歌声传得更远,常常加上呼唤性的衬词、衬句。 活动3【活动】新课教学———学习歌曲《放马山歌》 1.感知、学唱歌曲《放马山歌》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音乐风格特点,歌词中有哪些有趣的词语? (学生回答:情绪:欢快、豪爽,有荡气回肠之感) (1)歌曲介绍 《放马山歌》是流行于五十年代云南的一首山歌,刚才有心的同学已经欣赏到云南的优美景色和风土人情。这首歌歌词很简朴,富有生活气息。 在民歌中,有一些词没有实际意思,但在歌曲中具有烘托气氛,突出民歌风格的作用,比如刚才我们歌词里面的“喔噜噜、哟哦”,这样的词叫“衬词”。衬词来源于生活,如:“哦哟”这两个字是牧童赶牲口时的吆喝声;这些衬词很有特色,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媒体出示),唱起来朗朗上口。 (2)复听歌曲,体会“哦哟”两个字应该怎样吆喝出来? 老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哦”字长一点,“哟”字像上扬。甩出去唱(学生可以用挥鞭的姿势辅助自己找到吆喝的感觉。 生:学生做着挥马鞭的动作跟老师学唱。 现在大家随音乐跟唱旋律,注意衬词的唱法并感受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节奏规整,曲调流畅。 2.随琴填词演唱歌曲并根据演唱情况处理难点(前倚音、下滑音) 3.采用多种形式巩固歌曲 (1)师唱衬词 (2)男女接龙 4.表现歌曲:全体同学加动作边舞动马鞭边唱 活动4【活动】归纳评价,深化迁移 1.总结山歌特点 师:人们在山野间劳作交流,会用怎样的声音? 生:声音连贯的、高亢的、悠长的?? 师:演唱歌曲时的节奏通常是怎样的? 生:节奏舒展的、自由的?? 师:衬词的特点我们也总结过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师小结:通过演唱、听赏同学们对云南民歌《放马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