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牧童短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划分乐曲结构。 2.对比聆听各乐段,用色彩线条和图形感受音乐形象与情绪的变化,加深对主题旋律的印象。 3.通过简单的身体动作和打击乐器伴奏来表现音乐的情绪,体验牧童悠闲自得的生活。 教材分析 《牧童短笛》是贺绿汀在1934年创作的,是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乐曲的名字源于我国的童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乐曲的旋律优美、淳朴,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浓郁的江南风情,是典型带再现的三段式。 A段4/4拍,速度徐缓、悠扬,犹如一幅水墨画。旋律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色,用钢琴展示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让听众仿佛看到了江南水乡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在悠然自得地吹着牧笛。B段转为2/4拍,活泼欢快,具有传统的民间舞蹈风格,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一段再现第一主题,这一乐段采用民间音乐中常用的加花手法,曲调更加的流畅。 教学重点 听辨乐曲的结构,感受音乐形象与情绪的变化。 教学难点 用动作和乐器伴奏来表现乐曲的情绪。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斗笠、小皮鞭、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表演情景,童谣导入乐曲 教师:今天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名字叫“我演你猜”,请一个同学来表演,其他同学来猜。一个小牧童正在放牛……(准备道具:斗笠、小皮鞭,课前预设) 中国有首童谣就是这样说的:“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中国有个著名的作曲家贺绿汀小时候就是个放牛娃,他根据自己放牛的经历创作了一首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这首乐曲不仅在中国赫赫有名,在世界也获得了很多大奖。在1934年由俄国作曲家齐耳吕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这部作品是第一首有中国人自己创作的具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同学们想听吗? 二、欣赏乐曲 1.初听乐曲,感受情绪 这首乐曲听完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可以把乐曲分为几个乐段?(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要素回答,如根据速度的变化听辨出来的,根据节奏的变化听辨出来的等。) 3.请同学仔细听音乐,用手势1、2、3表现各乐段。 4. 分乐段欣赏乐曲。 教师:下面我们就来分段聆听乐曲,听听每乐段的情绪是怎样的,你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 5.观看水墨画视频《牧童短笛》,我们来看看画家是怎样听乐曲想象的? 6.听音乐,判断这三个主题旋律分别属于哪个乐段,加深记忆旋律。 请同学们听音乐判断这三个主题旋律分别属于哪个乐段的?用什么样颜色的卡纸表现最合适,第一段和第三段有什么关系?如果要用线条或图形表现乐曲的段落,你会怎么表示?你可用字母表示乐曲的结构吗?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 7.想邀请同学们来做个小牧童,我们一起去大自然感受一下牧童的生活。用身体的动作和打击乐器来感受,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三组讨论,请你们各自分配打击乐器、道具也可以自由编排动作,同学们讨论下这些打击乐器分别用在哪个乐段比较合适?我们请同学们跟着音乐来展示下。分组展示讨论结果。全体同学完整展示。 三、知识拓展 教师:这首钢琴独奏曲的作者是贺绿汀,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首作品《牧童短笛》由于受到众多音乐家的喜爱,被改编成了不同演奏形式的乐曲,我们来听一听。(播放_é????????????????§????????????_音频) 教师:今天刘老师还搜集了很多描写牧童的乐曲,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儿歌动画《牧童》。 四、课后小结 总结:今天的课就上到这,老师祝愿同学们能有一个像牧童一样快乐悠闲幸福美好的童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