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386290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27张PPT)+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2495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27张,PPT,教案
    (课件网) 与朱元思书 第三单元 风景之味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走近作者 4 背景资料 5 文体知识 6 字词梳理 7 整体感知 8 精读细研 7 疑难探究 8 主旨归纳 疑难探究 9 主旨归纳 10 目 录 CONTENTS 写作特色 11 课后作业 12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骈文”的文体知识,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重点) 2.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抓住富春江水绮丽多姿的特点来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难点) 3.感受富春江山水的绮丽多姿,体会作者的高洁志趣和追求自由的情怀。 新课导入 浙江的富春江久负盛名,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壮丽的诗作,后人把它称为“唐诗之路”,而这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不无关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佳作。 走近作者 吴均(469—520) 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其小品书札以写景见长,诗亦清新流丽。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别有小说《续齐谐记》。 背景资料 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的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时,吴均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于是他开始过隐居生活。寄情山水,便成了他的志趣。《与朱元思书》便于此时写成 文体知识 骈 文 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也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到后来发展成“四六文”(也称“骈四俪六”),对字数和对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 字词梳理 韵 yùn 柯 kē 轩 邈 xuān miǎo 泠 líng 嘤 yīng 缥 碧 piǎo 窥 kuī 鸢 yuān 戾 天 lì 急 湍 tuān 整体感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整体感知 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精读细研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全,都。 同样的颜色。 跟、随。 向东或向西。 表示约数。 到。 独一无二。 译:没有一丝风,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精读细研 第一节除了总写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还写了什么?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 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 作者行舟的路线 精读细研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 甚箭,猛浪若奔。 青白色。 急流。 比箭还快。甚,超过。 飞奔的马。 译:江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精读细研 富春江水的“异”表现在哪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这一段从江水的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写了水的清澈和湍急,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江水清澈(静态) 江流湍急、气势磅礴(动态) 精读细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 直指,千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