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列组合教案 第一部分 基本内容 一.课标要求: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通过实例,总结出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能根据具体问题的特征,选择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排列与组合 通过实例,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二项式定理 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 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二.命题走向 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排列与组合、二项式定理三部分;考查内容:(1)两个原理;(2)排列、组合的概念,排列数和组合数公式,排列和组合的应用;(3)二项式定理,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二项式系数及二项式系数和。 排列、组合不仅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而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新高考会有题目涉及;二项式定理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每年必考内容,新高考会继续考察。 考察形式:单独的考题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属于中低难度的题目,排列组合有时与概率结合出现在解答题中难度较小,属于高考题中的中低档题目;预测2007年高考本部分内容一定会有题目涉及,出现选择填空的可能性较大,与概率相结合的解答题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三.要点精讲 1.排列、组合、二项式知识相互关系表 2.两个基本原理 (1)分类计数原理中的分类; (2)分步计数原理中的分步; 正确地分类与分步是学好这一章的关键。 3.排列 (1)排列定义,排列数 (2)排列数公式:系 ==n·(n-1)…(n-m+1); (3)全排列列: =n!; (4)记住下列几个阶乘数:1!=1,2!=2,3!=6,4!=24,5!=120,6!=720; 4.组合 (1)组合的定义,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2)组合数公式:Cnm==; (3)组合数的性质 ①Cnm=Cnn-m;②;③rCnr=n·Cn-1r-1;④Cn0+Cn1+…+Cnn=2n;⑤Cn0-Cn1+…+(-1)nCnn=0,即 Cn0+Cn2+Cn4+…=Cn1+Cn3+…=2n-1; 5.二项式定理 (1)二项式展开公式:(a+b)n=Cn0an+Cn1an-1b+…+Cnkan-kbk+…+Cnnbn; (2)通项公式:二项式展开式中第k+1项的通项公式是:Tk+1=Cnkan-kbk; 6.二项式的应用 (1)求某些多项式系数的和; (2)证明一些简单的组合恒等式; (3)证明整除性。①求数的末位;②数的整除性及求系数;③简单多项式的整除问题; (4)近似计算。当|x|充分小时,我们常用下列公式估计近似值: ①(1+x)n≈1+nx;②(1+x)n≈1+nx+x2;(5)证明不等式。 第二部分 典型题 排列组合问题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因此解决排列组合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楚是排列问题、组合问题还是排列与组合综合问题;其次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采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来处理。 解决排列组合综合性问题的一般过程如下: 1.认真审题弄清要做什么事 2.怎样做才能完成所要做的事,即采取分步还是分类,或是分步与分类同时进行,确定分多少步及多少类。 3.确定每一步或每一类是排列问题(有序)还是组合(无序)问题,元素总数是多少及取出多少个元素. 4.解决排列组合综合性问题,往往类与步交叉,因此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策略 一.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优先策略 例1.由0,1,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五位奇数. 解:由于末位和首位有特殊要求,应该优先安排,以免不合要求的元素占了这两个位置. 先排末位共有 然后排首位共有 最后排其它位置共有 由分步计数原理得 练习题:7种不同的花种在排成一列的花盆里,若两种葵花不种在中间,也不种在两端的花盆里,问有多少不同的种法? 解一: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选两葵花之外的花占据两端和中间的位置 第二步排其余的位置: 解二:第一步由葵花去占位: 第二步由其余元素占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