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46497

第八课密度

日期:2025-11-1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108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八,密度
  • cover
第4章 物质的粒子模型 第8课时 密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密度的概念和单位,会用密度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 2、知道密度较小的物体浮在密度较大的物体之上。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定水的密度及观察物体浮沉的现象,探究物体浮沉与其密度大小的关系。 2、通过解释热气球上升的现象,理解密度较小的物体浮在密度较大的物体之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测量水的质量和体积,体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 测定水的密度,会用密度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 找出物体浮沉与其密度的关系 难点: 体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 三、教学准备 活动4.17 天平、量筒、2个烧杯、水 活动4.18 大量筒、泡沫塑料、油、木块、水、铁钉、水银或录像 活动4.19 大塑料袋、蒸发皿、4个铁架台、酒精、棉花 四、教学过程 1、流程图 问题 活动 视频 密度 水的 引入 密度 找出规律 活动 热气球 小结 实验 2、内容与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引入 问: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是由它的密度决定,那么水的密度是什么? 思考 问题引入 测定水的密度 问:如何来测定水的密度?提示: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问:如何测定水的质量和体积?问:在操作过程中,如何测量可以将误差减到最小?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的方法提示:注意密度的单位 思考,提出通过测定水的质量和体积。用密度公式计算用天平测定水的质量,用量筒测定水的体积分小组测定水的质量和体积计算水的密度各小组交流结果,得出结果:水的密度为1g/cm3 在学生活动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若几个小组得出一样的结果,更能说明结果的科学性。 找出物体浮沉的规律 放视频:物体浮沉的现象提示学生做好记录工作指导学生查密度表问:物质的密度与它们的浮沉时间有什么关系? 观看视频,记录不同物质沉浮的情况查部分物质的密度:铁、水银、煤油、泡沫塑料、空气、木材比较不同物质密度的大小,结合它们浮沉的情况,找出规律。 教师演示的时候要注意:不要使用浸过水的木块做演示。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并用举例说明。 热气球实验 演示:热气球实验问:塑料袋为什么会上升?建议:课外制作孔明灯。 观察现象记录结果分析原理拓展:课外完成孔明灯的制作 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孔明灯的效果比看教师演示的效果要好,有条件的话,可借此开展一次孔明灯制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结 问:水的密度问:物体沉浮的规律 答:水的密度为1g/cm3。。答:密度小的物质浮在密度大的物质上面。 巩固知识 3、设计说明 本节课有三个活动,内容比较多,不过层次比较清晰。测定水的密度不但可以巩固密度的概念和公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操作技巧,教师在该活动中应特别提醒学生本实验的目的和操作的科学性。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教学自然地从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过渡到所有物体的沉浮规律,在查找数据、对比的基础上找出物体沉浮的规律来。接着运用到实例中,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让学生有一种学有所用的成就感,设计一个拓展活动———孔明灯的制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训练与评价 活动:测定水的密度 目的:通过测定水的质量和体积,体验密度是物体的一种性质 结果记录: 1、密度公式:_____ 2、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内。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烧杯和水的质量(g) 烧杯和剩余水的质量 (g) 量筒内水的质量(g) 量筒内水的体积(ml) 水的密度(g/cm3) 结论:水的密度最接近_____g/cm3。 活动:孔明灯的制作 目的:通过孔明灯的制作,理解热气球上升的原理。 1、活动设计 选用的材料 形状 规格 备注说明 2、结果记录: 所制作的孔明灯是否顺利升空?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