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科学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390387
【核心素养】 浙教(2024)版八上《3.1电荷与电流-第一课时》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5-11-15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1次
大小:244090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学案
,
3.1电荷与电流-第一课时
,
核心
,
2024
,
浙教
,
素养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科学思维::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完成简单实验;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探究实践: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活动,初步感受科学就在身边,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初步感悟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态度责任: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活动,激发求知欲,并从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课前预习】 一 摩擦起电 (1)概念: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物体 ,另一个失去电子的物体就 。物体所带的电荷叫做 。 (2)物体不带电的原因 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 ,所带电荷量 ,两者相互抵消,对外不显电性。 (3)摩擦起电的实质 不是创造了电,而是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就会失去电子,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 电。束缚电子能力强的就会得到电子,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 电。 (4)“带电”: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它带了电。 2、静电:物体通过摩擦所带的电荷(摩擦起电的电不流动)称为 ;静电可以应用在静电复印、静电喷漆、静电除尘,以及激光打印等设备上。 3、两种电荷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电荷和 电荷。 (1)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 (2)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 。 4、生活中的放电现象: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放电现象。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同种电荷互相 ,异种电荷互相 。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的两个小球会 。 注意:“排斥”的两物体一定带同种电荷,“吸引”的两物体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 。两物体所带电荷越多,“排斥”或“吸引”时的力越 。 2、验电器原理: (正负电荷均可移动)。 【课中研学】 一、摩擦起电 探索活动:如图所示,用干净的丝绸或化纤布料与玻璃棒摩擦后,让玻璃棒靠近小纸屑,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 。 原因: 。 1、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作摩擦起电,这种聚集于物体上的电荷叫作静电。 2、摩擦起电的原因 (1)物体内有带电粒子 物体内有两种不同的带电粒子,一种是质子,带正电,另一种是电子,带负电。通常情况下,物体内带正电的质子的数量与带负电的电子的数量相等,正、负电荷相互抵消,所以物体整体上没有呈现带电性。 (2)电子转移 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那个物体就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等量的正电。 思考与讨论: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会带正电,丝绸带等量的负电;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毛皮会带正电,橡胶棒则带等量的负电。请用电子得失的观点解释上述现象。 。 。 科学阅读:雷电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放电现象。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强烈的积雨云中。云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空气对流等原因使积雨云带电。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 当电荷聚集到一定程度后,带负电的云的下部与大地之间就会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雷电现象。在雷电的放电通道上会因为高温使空气剧烈膨胀,出现强烈的闪光和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电闪雷鸣。根据看到闪光和听到雷鸣的时间差,可以估算雷电发生处与我们之间的距离。早在 3000 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雷电有所认识,“雷”字和繁体字“電”都有“雨”字偏旁,说明古人对雷电有本质的认识。我国古代的建筑物就有“避雷室”装置。 3、静电的防止和利用 空气干燥时,人们在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核心素养】 浙教(2024)版八上《3.1电荷与电流-第三课时》学案(含解析)(2025-11-14)
简单机械 第1课时(课件 16张PPT)(2025-11-12)
【核心素养】 浙教(2024)版八上《3.1电荷与电流-第一课时》学案(含解析)(2025-11-14)
【核心素养】 浙教(2024)版八上《3.1电荷与电流-第二课时》学案(含解析)(2025-11-14)
生活中的水溶液(第3课时)(课件 21张PPT+视频素材)(2025-11-14)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