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949489

部编版六下-1.北京的春节 第2课时 【优质课件】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238097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编版,六下,北京,春节,2课时,优质
  • cover
(课件网) 1.北京的春节 第二课时 免费获取课文朗读资源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 录 课文品读 课文赏析 课文拓展 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 边听边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课文理解 学法导读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再读课文,抓住北京春节的三个高潮———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的相关场景,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与隆重,体会北京春节习俗的深刻内涵。揣摩文中带有“京味儿”的句子,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课文理解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老规矩”说明腊月初旬开始过春节是老北京人流传下来的习俗,由来已久。 课文理解 抓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概念:时间顺序是文章常见的写作顺序之一,即按照时间的先后来安排内容的一种写作顺序。 方法:在阅读时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上下文的关系,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运用:本文作者即以时间为序,从腊八写起,写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热闹的除夕、初一的拜年游玩、新年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等,将春节习俗一一道来,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因此,阅读时,抓住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等具有代表性的时间点,就可以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理解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打比方 粥材料丰富 熬腊八粥 腊 八 课文理解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封”意思是封闭,既交代了制作蒜的一个关键步骤,也交代了它能留到过年吃饺子用的原因。 课文理解 大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孩子们是怎么准备过春节的呢?读第4自然段,在课文中找出来。 第一件事 买杂拌儿 第二件事 买爆竹 第三件事 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课文理解 杂拌儿: 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果脯、蜜饯等。 蜜饯: 也称果脯。以果蔬为原料,用糖或蜂蜜腌制后而加工制成的食品。 空竹:一种靠线绳抖动使其高速旋转而发出响声的玩具。 课文理解 除夕真热闹。 除 夕 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除夕 本段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课文理解 人们的活动 家家…… 男女老少…… 在外边做事的人……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课文理解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 穿新衣 贴对联 放鞭炮 吃团圆饭 做年菜 守岁 课文理解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正月初一 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初一 “截然不同”指除夕的状况与初一的状况完全不同———除夕“闹”,初一“静”。 课文理解 除夕 正月初一 真热闹:贴对联、年画,赶做年菜,灯火通宵,鞭炮不绝。 真静:铺户上板,全城休息。 截然不同 课文理解 作者描写了人们在正月初一的哪些活动 作者描写了人们在初一走亲访友,接待客人,以及寺院开放、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孩子们逛庙会的活动。 课文理解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元 宵 春节的第三个高潮———元宵节 “又”是再一次的意思,说明元宵节是继除夕、初一之后,春节的第三个高潮,显示了元宵节的重要。“又”字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让人自然而然地回忆起春节的前两个高潮,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课文理解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是这一段的中心句,概括了本段的主要内容。“除夕真热闹”,这是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