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240583

6.飞向蓝天的恐龙 第二课时教案 +学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96次 大小:495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飞向,蓝天,恐龙,第二,课时,教案
    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标; 1. 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研究科学的热情、探索求知的兴趣。 2.体会课文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研究科学的热情、探索求知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 第二课时 -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这节课,曾老师引导大家主要学习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在学习新课前,曾老师首先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隧道,认识形态各异的恐龙家族。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并思考以下3个问题?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起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二都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完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被找到相关化石。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恐龙和鸟类各有什么特点? 2.恐龙和鸟类之间有什么关系? 3.科学家们经过研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 1.恐龙和鸟类各有什么特点? 恐龙:凶猛、笨重、迟钝 鸟类:轻灵、五彩斑斓 2.恐龙和鸟类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3.科学家们经过研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 科学家们提出的假说是: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依据是: 我国科学家们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 出示句子: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们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师:读上面的这段话,结合文段内容说说“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 生: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本文指研究者因为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而非常高兴。 这一重要的发现多么令人欣喜啊!这也是科学家钻研时的心情,我们带着这种欢欣鼓舞的心情来读一读这段句话吧。 (二)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 凶猛、笨重、迟钝的恐龙能变成轻灵、五彩斑斓、凌空翱翔的鸟,多么不可思议啊!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请同学们默读第3、4自然段,想想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儿的? 2.全班交流。 (1)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同学们,请读一读屏幕上的这些句子,去掉“大约”行吗?为什么?(不行。“大约”是指不精确的估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 (2)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①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采用了对比、排比的修辞手法。) ②这样写有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