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289001

第三课《古诗三首》课课练 含答案

日期:2024-06-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18次 大小:1562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三,古诗三首,课课,答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一课一练 第三课《古诗三首》 基础提优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那女子穿着一身素衣,手拿着一本书,正全神贯注地看一篇wén zhāng( ),那一双含情mò mò( )的眼睛偶尔露出yíng yíng( )的笑意,一点儿也没有王hóu( )家小姐的嚣张跋扈,美得简直像是一幅画。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素:①白暂;②本来的,原有的:③素来,向来;④蔬菜、瓜果等食物(跟“荤”相对)。 1.纤纤擢素手。 ( ) 2.他俩素不相识,却一路同行,成了好友。 ( ) 3.经过锻炼.我的身体素质大大增强了。 ( ) 章:①条理;②图章:③花纹:④条目。 4.终日不成章。 ( ) 5.在本次活动开始前,我们先要约法三章。 ( ) 6. 那些书杂乱无章地堆在桌子上,很不美观。 ( ) 三、按要求写词语。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中,叠词“迢迢”让我想到了四字词语“ 迢迢”,叠词“皎皎”让我想到了四字词语“ 皎皎”。 像这样含有叠词的四字词语我还知道: 、 。 四、先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 五侯: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 皎皎: 五、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 寒食节在清明节之后,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 ) 2.《十五夜望月》一诗中,诗人以疑问结尾,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 3. “札札弄机杼”中,“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梭子在织机上飞动的样子,表现了织女织布动作的娴熟。 ( ) 4.《寒食》一诗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有浓郁情味的风俗画,诗人也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权贵近臣们的强烈不满。( ) 课文提优 一、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1.“河汉”指的是 。联系第一、二句诗可知, 本诗讲述的是关于 的故事。 2.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去”在这里的意思是“距离”,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两位主人公隔河相望的情景。 B.“清且视”说明河汉并不深广,体现了诗人对两位主人公不能相遇充满了疑问。 C.“复”在这里的意思是“又”,这个字写出了诗人对两位主人公不得相见的慨叹。 D.这两句诗表面上写故事.其实也在诉说离别的愁苦。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 代诗人 写的《寒食》中前两句是写 , 后两句写 。诗句“ ”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2.《迅牵牛屋》一诗在刻画织女形象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 , ”这两句诗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三、阅读课内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唐]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地白”的意思是 。 2.诗中描写月夜静谧景色的两句诗是“ , 。” 3.最后一句诗中,诗人明明是自己在思念友人,却偏偏说“落谁家”,用了一种委婉的语气,将自己望月怀远的情思表达得含蓄蕴藉。这种写法是( )。 A.直接抒情 B.侧面烘托 C.叙事抒情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诗中的“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第二句诗中的“冷”既描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也表现了诗人独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C.第三句诗中的“人尽望"写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各种最物、人都可清楚地看到。 D.第四句诗的意思是:在这八月十五之夜,不知那深深的秋思会落到谁家 5. 与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的诗句还有“ , 。” 拓展提优 一、写出古诗词中的春节习俗。 “日葬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分别介绍了寒食节禁火、中秋节望月怀远的传统习俗。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