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33130

16.3.1梯形数学说课(课件+说课稿)

日期:2025-09-21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35317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6.3.1,梯形,学说,课件,课稿
    泉州市中学青年数学教师说课比赛 课题:华师大版 八年级上第十六章第三节 《梯形的性质》 《梯形的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的确定 《梯形的性质》是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根据教材安排,需要两节课完成,这是第一课时,主要研究梯形的有关定义以及等腰梯形的特征,使学生掌握解决梯形问题中常见的三种辅助线。(即:平移腰,过上底两端作高,延长两腰)对于“平移对角线”本节课不涉及,有待下节课学习,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可接受性和科学性原则。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梯形是和平行四边形并列的另一种特殊的四边形。一方面,梯形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知识的综合运用;另一方面,梯形的知识又是学习梯形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因此可以说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知识间的“桥梁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的教育理念和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经历探索梯形的有关定义和特征的过程,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初步体会平移、轴对称的有关知识在研究等腰梯形特征中的运用; 〔2〕探索并掌握梯形的有关定义和特征,能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推断等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明白学好数学是为了创造美好的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实验和论证归纳出等腰梯形的特征,通过对云图的论证总结辅助线作法,掌握数学的化归思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难点:等腰梯形特征的论证和梯形辅助线的作法。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操作实验和动画演示探索规律,通过学生之间的探讨,互相启发,合作交流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节课刚学完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掌握了本节课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也具有一定的观察、探索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且本班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求知欲强,合作交流,互相评价,互相提问的积极性高,学生参加探索活动的热情具备,因此把本节课设计成一节探索活动课是切实可行的。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进行教学。通过四副美丽的图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通过自主探究得出梯形的特征,最后通过灵活应用总结归纳发展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六、教学过程分析 1、主要步骤:创设产生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实验、操作→启发学生观察、分析—点拨学生把握(或类比)规律→鼓励学生归纳、猜想→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证明、推广。 2、具体步骤: 教学程序设计 程序 教师导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 设 问 题 情 景 ⑴教师在屏幕上展示四副有梯形的美丽图案,创设问题情境。 ⑵问:通过这四副图片,你能发现什么几何图形?〔利用超级画板把梯形从图片中抽象出来。〕 ⑶请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好吗? ⑷从上面这些图形中,你发现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何异同点? ⑴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讨论教师所提出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