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子吟》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开始认识音符,有必要掌握一些音乐基本知识和演唱的基本技能,所以,在学唱中一定要贯穿知识的教授和演唱的良好习惯方法。由于此年龄特征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时期。他们在接受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时不时应用一些小“特技”及时抓住机会鼓励他们。还有要求老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平日教学中增加小组合作,加强团队精神,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教学方法: 谈话法、演示法、示范法、练习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能用轻柔、优美,连贯、有控制的声音演唱歌曲。 2、掌握2/4拍节奏特点,认识装饰音,通过乐器的演奏,初步认识二拍子的强弱关系。 3、体会歌曲内涵,感受母子情深,从而感恩母亲的深情厚意,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 教学重点: 能用有控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游子吟》。 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的学习,2/4拍的强弱及节奏训练。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卡纸、碰铃、响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音乐是好朋友》音乐,进行师生问好。 2、图片情境,谈话导入。 师: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就是来自母亲的呼唤,妈妈每天叫我们起床,给我们做饭,陪我们学习,伴我们成长,(PPT图片)提起这个平凡又伟大的称呼,相信大家有很多话想说,谁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你想对妈妈说的话呢 让学生说说平时感受到妈妈给予自己的爱,以及自己对妈妈的感激。学生回答,师点评。 师:那你知道关于妈妈的歌曲有哪些吗?《世上只有妈妈好》《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天之大》《小乌鸦爱妈妈》等。能不能给大家唱几句。(通过演唱熟悉的歌曲,增加学生自信心)。 3、有感情的朗诵《游子吟》 现在我来做一组动作,你们来猜猜,这位母亲在做什么?(师做动作,学生猜)这就是唐代诗人孟郊的母亲,为此孟郊写下了《游子吟》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原来大家和孟郊心情是一样的,那我们就借这首诗来表达对妈妈的爱,请大家模仿诗人的神态,有感情的朗诵《游子吟》。 (你们读的真好,慈爱的母亲一针一线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她用那细细的针密密的线缝出了对儿子的爱,多么可亲可敬啊!请大家听老师有感情的把这首古诗朗读一次,感受一下母子情吧!) 二、教学新授 (一)初听歌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国自古就有诗歌合乐的传统,谷建芬奶奶为这首诗谱上了好听的旋律,你们听(完整听,贴卡片纸) 过渡句:妈妈给我们无限的关怀,我们也深深爱着妈妈,让我们用歌声来传递这份爱。 (二)学唱歌曲,体会旋律。 (1)第三四乐句,认音识谱,做柯尔文手势辅助。 (2)师示范唱附点,跟琴填词唱。 (3)比较旋律,体会情绪。 这两句有什么不同?请学生说,师总结:歌词相同,(都是小草难以回报太阳的恩情,就像孩子永远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旋律不同)旋律不同(提示高低,旋律的高低决定了演唱的情绪,第四乐句更激动,感情更深刻)。 (4)再次饱含深情地跟琴演唱。 过渡句:唱的真投入,真动听。 (三)再次聆听,感受情绪。 当千古流传的诗句遇上了动听的音符,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呢?听完后告诉老师答案,如果有你会唱的乐句,可以轻声跟唱。 你的感受是?请学生说,师总结。这是一首旋律优美中速,亲切流畅的歌曲。 (四)教师范唱,分句学唱。 (1)教师范唱,分句学唱。 这么亲切的歌声,作为外乡的我,也想念妈妈了,忍不住想唱一唱,请你们听听歌中唱了几个人物?分别是谁(老师边唱边做动作) 过渡句:对啊,多么有爱的场面,母亲在干什么? (2)节奏接龙,动作辅助。 (教师拍第一二乐句的节奏)你能模仿出缝衣服的节奏吗?再听一次。(生模仿)原来这个节奏是这样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