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12044

等边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2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8次 大小:253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等边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教学设计
  • cover
『教学目标』 1、探索动点运动变化过程中,图形的有关性质和图形之间的角的数量关系、图形中边的数量关系、位置关系的变化规律。 2、学会解决等边三角形中的简单的动点问题。 3、学会分析动点变化过程中的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 4、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图形的想象能力,动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动点的运动变化引起图形的变化过程,正确分析不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例题中的(3). 『教学准备』 几何画板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 学 活 动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引 入 课 题 同学们好,今天很高兴能有机会到--班上复习课,众观前几年的中考试卷,动点型问题是个热点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等边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单动点问题 1、已知,如图△ABC是边长3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以1cm/s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线段AB向点B运动. 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s), 那么t=____时,△PBC是直角三角形. 对话 交流 探索 采用这种直接方法引入的目的是开门见山紧扣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从等边三角形中的单动点引入,简单到复杂,特殊到一般的.. 二、 探 索 新 知 二、 探 索 新 知 双动点问题 例1:已知,如图△ABC是边长3cm的等边三角形. 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向点B运动,动点Q从点B出发,沿BC向点C运动,如果动点P、Q都以1cm/s的速度同时出发. 设运动时间为t(s),那么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 例题1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思考、讨论的形式完成,并由老师和学生边问边板演的形式交替进行.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进一步发展了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例2、已知,如图△ABC是边长3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向点B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射线BC方向运动. 连接PQ交AC于D. 如果动点P、Q都以1cm/s的速度同时出发. 设运动时间为t(s),连接PC. 请探究:在点P、Q的运动过程中△PCD和△QCD的面积是否相等? 分析:P、Q两个动点运动过程中,△PCD和△QCD的面积也跟着变化的;要判断两个△PCD和△QCD的面积相等,先观察两个图形的位置:①CD是这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可以看作底,探索高。 ②过P点作PE∥BC交AC于点E,由此△PDE与△DCQ的面积相等;而△PDE与△DCP的面积相等,所以△DCP与△DCQ的面积相等。 ③过P点作PE∥BC交AC于点E,由此△PDE与△DCQ的面积相等;而△PDE与△DCP的面积相等,所以△DCP与△DCQ的面积相等。 解:略 老师积极引导学生猜想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并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动点运动时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保持相等. 紧接着用推理的方法说明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不会随着点的运动而发生改变. 从不同角度去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等积变换的思想方法. 练习1、已知,如图△ABC是边长3cm的等边三角形. 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向点B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射线BC方向运动. 连接PQ交AC于D. 如果动点P、Q都以1cm/s的速度同时出发. 设运动时间为t(s),那么 当t为何值时,△DCQ是等腰三角形? 此题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作答,进而生成数学智慧. 通过练习,能够及时将学生的掌握情况给老师以反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知 识 应 用 练习2:已知等边三角形△ABC,(1)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向点B运动,动点Q从点B出发,沿线段BC向点C运动,连接CP、AQ交于M,如果动点P、Q都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出发,则∠AMP=___度. (2)若动点P、Q继续运动,分别沿射线AB、BC方向运动,.∠AMP=60度的结论还成立吗? 学生单独完成,请个别学生来解决这个问题. 此题通过作业的布置对本节知识复习和巩固,实现对知识的应用和拓展 四、 收获与 感悟 1、对于等边正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