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瑶族舞曲》 1、教学内容:听赏《瑶族舞曲》 2、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管弦乐曲与管弦乐队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运用简单的声势为歌曲伴奏,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3、教学重点:感受《瑶族舞曲》速度、力度特点、感受乐曲情绪 4、教学难点:掌握瑶族舞曲的音乐风格特点。分析作品内部的主题变化发展并根据主题的节奏做声势练习。 5、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瑶族风景》图片或视频 简介瑶族:(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大山为依靠,赶山、吃饭、逐山而行,世代流动繁衍,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迁徙最频繁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等130个县。瑶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不论男女都唱的很好。) +《瑶族舞曲》:乐曲是根据刘铁山、茅沅合编的同名管弦乐曲改编而成的。我国的民族管弦乐队是以中国传统乐器为主、编制较大的管弦乐队。通常包含拉弦乐器组(二胡、中胡、高胡...)、弹拨乐器组(琵琶、柳琴、扬琴...)、吹管乐器组(笙、竹笛、唢呐...)、打击乐器组(鼓、木鱼、云锣...)。 这首乐曲的作者充分发挥了民族管弦乐队特有的艺术魅力,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表现了瑶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播放《瑶族舞曲》背景音乐) 1、初听乐曲,初步感知音乐,问:乐曲从情绪上有什么变化?(抒情-欢快-中速-抒情,乐曲结构为复三部曲式,分为三个部分。) 2、分段聆听: (1)师:我们先来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1、问:第一部分有几个主题?(2个)(师:乐曲开头部分,以低音乐器拨奏出舞蹈性节奏的引子,模仿优雅的长鼓轻轻奏响) 2、师:我们再来听一遍A主题。问:A主题主要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乐曲由高胡奏出柔和的主题,然后竹笛、笙、低音喉管吹奏主旋律,弹拨乐器作背景衬托)问:这个主题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可以联想到什么)?它的速度是怎样的?(生:我感觉这段旋律优美动听,好像感觉到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速度是缓慢的) 3、听B主题,问:你的情绪感受是怎样的?速度呢?和A主题有什么不同? ( 我感觉情绪上变得更热烈了,速度较快,渲染了热烈欢快的气氛,和A主题有情绪和速度上的不同) 4、小组讨论:你可以为乐曲加入什么节奏声势?(拍手、跺脚、捻指)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都随着音乐动起来了!) (2)师:下面我们继续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问:同学们能听出来这部分是几拍子的吗?(3拍子)速度上有什么变化?(变成中速)听到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 师:这一部分调子发生了转变,调性色彩鲜明,乐曲转为了中速的三拍子。旋律清新悠扬,情韵连绵,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旋律与轻盈跳跃的舞曲旋律相间出现,很有诗情画意。(教师三拍子指挥手势提示学生) (3)最后,我们来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问:这一部分你们熟悉吗?和哪一部分是一样的?(第一部分)对!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但气氛更为热烈,并且加了一个结尾,在结尾处,速度更快,力度更强,将音乐推向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4)完整听赏一遍《瑶族舞曲》。(遇到A主题跟着哼唱,遇到B主题加入节奏声势) 4、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欣赏了这首美妙的《瑶族舞曲》,并且了解了一些瑶族人民的文化传统,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去瑶族看看,真正领略一下瑶族的音乐文化氛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