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220762

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第3单元《听: 瑶族舞曲(片段)》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9-19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1408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单元
  • cover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完整地聆听《瑶族舞曲》第一,第二,第三主题,认识音乐的结构。加入声势动作及二声部歌唱体验感受并表演第一主题。3.通过动,唱,奏,舞的结合表现第二主题的音乐形象。 (2)教材分析 民族管弦乐《瑶族舞曲》为单乐章复三段体结构(A→B→A)。开始由轻柔的拨奏模仿瑶族特有的长鼓敲击声,在长鼓的敲击声中奏出幽静委婉的第一主题,气氛逐渐热烈,管乐奏出活泼欢快的第二主题,音乐逐渐走向高潮。第二大部分为抒情的中板,音乐描绘抒情而又温馨的意境,旋律富于歌唱性,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3)教学目标 1.感受瑶族的民族风情,通过欣赏《瑶族舞曲》,能够听辨乐曲中的音乐主题,感受体验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调动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修养。2.通过律动以及打击乐器的加入帮助学生熟悉音乐的节奏与旋律,更投入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3.尝试运用带着音高的二声部为乐曲伴奏,达到听,动,唱,奏的结合,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瑶族舞曲》音乐风格特征,体验音乐主题的对比。教学难点: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情绪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5)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音响,钢琴,巴乌,长鼓,鼓棒,磁贴,贴纸,信封等。 教学过程 (程序) 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1.开始 声音导入,人文介绍与声势 1.播放鼓的声音出示各种鼓的图片2.展示并介绍长鼓3.播放课件,由长鼓引入瑶族风情展示,解说瑶族人文4.长鼓节奏的训练 X XX / X XX 中 下下 中 上上5.加入声势动作,生自由找身体部位,拍节奏6.师拍长鼓,生跟着拍节奏,固定声势位置 以鼓的声音导入,出示具有民族特色的瑶族长鼓,为后面的欣赏教学奠定人文基础。从长鼓的位置过渡到身体的部位,视觉化的转移结合听觉与动觉,打通了感官通道,帮助学生熟悉音乐的节奏与旋律 2.展开 情境转换,第二主题的教学 1.巴乌吹《瑶族舞曲》第一主题加入音高,钢琴伴奏 X XX / X XX l, m, m, l, m m beng...2.跟着音乐声势合歌唱围成圆3.聆听《瑶族舞曲》第二主题音乐4.鼓棒与拍手的互动训练X X / XX X / X X / XX X 5.播放音乐,节奏间隙加入鼓槌上下抖动的动作。(1)让学生用自己的动作来模仿火(2)师哼唱,生做动作,统一动作用手张开向上向下 音高的位置与长鼓位置的联系帮助学生在歌唱时把握因高与音准从而更稳定地歌唱。场景的转换遵循了奥尔夫“种子精神”,把音乐节奏作为切入点,在互动式的接龙中逐渐掌握音乐的段落和律动 3.深入 丰富情境,完整表演第二主题 1.师示范唱,旋律歌唱教学带着学生加入唱词歌唱,提示强弱2/4//: X / X. X / X. X/ X. X/ X. :// d’ r’ d’ r ’ d’ l, d l, 啰 嘞 啰 嘞 啰 嘞 啰 嘞2.带着动作和歌声完整地表演音乐用钢琴带着歌唱和节奏3.完整地加入歌声和动作以及鼓棒的节奏表演4.再次跟着音乐,动,唱,奏,舞。在重拍处加上:“嘿嘿”的衬词以衬托气氛X X / XX X / X X / XX X嘿 嘿 嘿 嘿 “篝火”旋律歌唱教学中,通过视觉,听觉与动作的联觉帮助学生在生动的音乐形象之中找到音乐的乐感和律动性“嘿嘿”的衬词能够在完整表演的基础上更加丰富音乐的体验,让情绪与气氛更加热烈 4.结束 第三主题聆听,完整欣赏作品以及结构认知 1.跟着音乐回座位师弹琴,生回座播放第三主题,出示乐器的图片。2.发现音乐情绪的变化,情境延续3.完整聆听《瑶族舞曲》,拿出信封,生把贴纸按照音乐顺序贴到信封上 4.介绍曲式结构,总结音乐课 在情境中继续聆听音乐,情景的延续帮助学生获得体验的加深乐器的出示不仅让学生对于作品的演奏形式有所了解,更能够生动地表现音乐中“姑娘”和“小伙子”的对话,丰富学生的体验以一封信作为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