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427378

苏少版 三年级上册音乐 第六单元 牧童短笛 教案

日期:2025-09-2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266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少版,三年级,上册,音乐,第六,单元
  • cover
教学内容: 欣赏:钢琴独奏《牧童短笛》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短小精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的钢琴曲,为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所作。此曲作于1934年。全曲共分为三段。第一段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全段六个乐句组成,4/4拍,仿佛是快乐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吹起的笛声,悠扬动人。第二段以欢快的节奏、快速的速度和跳跃的节奏,在情绪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民间舞蹈的特点。乐曲第三段采用我国民间音乐“加花变奏”的手法,再现了第一乐段,给人以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感觉。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学生对音乐较喜爱,已具有一定的想象、感受、欣赏能力,在教师启发下能分析音乐情绪,产生对音乐的联想及表现。本课借助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内容图、文、声并茂,动感逼真,形象直观地展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师生、生生互动,从学生主动探究上凸现课堂的实效性。进而在欣赏乐曲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逐步培养音乐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牧童短笛》,培养学生在听、模唱及肢体语言感受的过程中,表现和体验音乐情绪。在对比聆听乐曲主题时,感受音乐形象与情绪的变化,尝试用不同动作感受乐曲表现出的两种不同情绪,并尝试为作品划分段落。 2、通过速度、力度、音区、旋律线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分析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欣赏能力。能哼唱主题旋律。 3、让学生在音乐中产生情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对音乐和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乐曲《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中的风格特点,并用肢体语言感受各个乐段的不同音乐情绪。 2、学习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启发学生对音乐的联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畅游音乐,走近牧童 * 感受音乐 2、看视屏,回答相关问题 * 边欣赏动画边思考问题: 谁在干什么? (牧童、牛背、吹笛;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 揭示课题: 牧童短笛 二、融情互动,音乐赏析 1、一听(整体欣赏) * 带着问题整体聆听乐曲 什么乐器演奏的?(钢琴) 情绪如何?(欢快、优美) 2、二听(整体欣赏) * 用身体动作来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并分乐段。 (三段 优美—欢快—优美) 3、三听(分段欣赏) 第一乐段: 1 初听: * 这段音乐展现了怎样的画面? (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仿佛是江南水乡两位牧童在骑牛漫游,信口对吹,无拘无束) * 同时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情绪(优美、如歌地) ② 复听: * 随音乐画旋律线,并跟琴用“u”哼唱主题旋律 第二乐段: 1 初听: * 比较场景的变换 (牧童欢悦、追逐、嘻戏的情景) 结合体态律动表现感受到的音乐形象 2 完成A、B两段音乐表格的填写 3 选择画旋律线 第三乐段: ① 初听: * 找出与刚才哪段音相像(A段———A’段) 2 找出两段音乐的变化之处 3 小结音乐创作手法———加花变奏 (使节奏更加紧凑欢快,旋律格外流畅清晰,结尾渐慢渐弱,至高音区,余音袅袅。) 三、音画连接,拓展延伸 1、音乐游戏(音画连接、按音画顺序讲故事) * 完整聆听,按顺序连接三幅水墨画 (从悠闲、平稳的音乐开始,经过起伏、跳跃的旋律再回到平稳、悠闲,一个完整的故事就这样用音乐表现出来了) * 学生在音乐声中讲诉牧童短笛的故事 2、揭示乐曲结构 * 用图示表现乐曲段落(●————?) * 小结:在音乐中,我们把这样ABA’的结构叫做“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3、讲述乐曲背景及作曲家简介 * 老师介绍作曲家贺绿汀的生平及乐曲背景 (我国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