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456954

课标语文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WORD版)+解读汇总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93次 大小:79057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语文,解读,课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 cover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WORD版) 解读汇总 新课标解读:语文新课改,到底怎么改? 这些天我也都在做这件事情,新课改涉及的科目很多,文件字数也有400多页,所以我花了些时间,一个学科一个学科给大家做对比。 今天先跟大家介绍的是,语文这个科目的课改方向。为了让大家能够看懂这次改革改了什么、加了什么、强调什么,我特地把2011年的课标也找了出来,给大家作个对比。 因为课改主要是针对学校教学指导的,所以我主要是高亮了跟我们家长有关系的部分,是家长可以比较清晰地感知到的,今天就跟大家仔细分享。 语文课改变化的部分 从2022年新课标来看,语文绝对是每个孩子都要着手抓的点。 在课程性质上,还新增了关于语文的作用表述:语言文学,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一句话,就已经透露了它在各个学科中的“核心地位”。 语文不仅是拉开考试分数的学科,而且在十六个学科的总时长里面,语文的占比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以上,当然这个课时是针对学校教学时长说的,这意味着语文课会增多,语文教学内容也会增多。 和2011年版本相比,2022年的新课改从定义上盖章了“语文核心素养”。2011年只是含蓄提出“语文素养”,2022年正式官宣定义了。 核心素养的内涵里,有几个关键词,我挑出了给大家感受一下。▼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属于一个整体,也就是缺一不可。 在2011年的版本里,语文素养的讨论已经开展,但当时还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解说,当时也有声音是提议在“语文素养”里再确定“一个核心”,经过多年发展,在2022年的版本中,已经可以清晰看到这层内涵。 简单来说,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希望孩子可以具备这样子的核心素养能力: 1. 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对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有信心。 2. 具备良好的语感,能有效交流沟通,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深厚情感。 3. 有好奇心、求知欲,思维灵活,积极思考。 4. 能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这些都会逐渐在学校的教学体系里得到体现,简单来说,其实跟家长没有太大的关系。 但这些改变也并不是2022年才有的,早几年前已经在变了,现在哥哥三年级,语文的学习里其实已经有大量的思维探讨,这里体现在日常课堂、作业评分、老师的修改意见等方方面面。 只是说,课改把这些都说得更细致、更透彻,让我们能够大方向明白国家的决心和力度。我单独把第一学段(1~2年级)和第二学段(3~4年级)的课改拿出来对比和介绍,让朋友们一目了然。 第一学段(1~2年级) 1)对书法和书写的重视进一步提高 和2011年相比,2022年版本把对汉字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包括提出对书法、笔顺、写字美感的要求。 大方向是:降低写字量,关注写字过程,注重写字基本功的培养。 1600个常用汉字,800个左右会写,这个难度其实是2011年就提出了,到了2022年,并没有调整,所以国家的方向在写字量上都是一致的,减负减的是量的要求。 但量的降低,一定是程度上是为了保证孩子的质的获得,多认字少写字,多认是为了尽快阅读,少写是为了以后能够写好、写快。 2)语文从泛读到整本书阅读的要求提高 对比2011年版本你会发现,整本阅读计划被放进核心素养的总目标里,这里包括了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别人介绍读过的书。 这个感受我还挺深刻的,因为一年级上学期放寒假,老师做寒假作业布置,就明确提出了对孩子整本书阅读的期待,以及鼓励孩子精读、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的方式,让我们录视频,记录下孩子读书的分享和总结。 至于其他的要求,比如低学段的背诵范围、课外阅读积累总量,都没有改变,和2011年的标准一样。 3)鼓励孩子从生活中出发,写实话、落实处、言之有物,我手写我心。 在2011年版本的“写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