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少版四上《火车向着韶山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节奏、声音传递的游戏对声音的重叠、声部有所感知,为重奏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听辨、比较,了解、认识木管五重奏中的五件乐器,并区别圆号为铜管乐器。 (3)尝试用声音模拟不同乐器声部,感受什么是旋律的叠加,认识重奏这一演奏形式。 2.情感目标: 通过节奏、声音传递游戏、观看视频、参与声音重叠等活动加强学生在音乐中的合作与交流,体验并感受“木管五重奏”这一演奏形式带来的丰富、和谐表现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音乐方式体验、感受重奏这一表现形式。 2.乐器带领感受重奏。 三、课前准备: 火车图片、文件夹板、课堂学习单等。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律动:音乐《剪彩波尔卡》 师带领生火车开起来进教室站成大圆进行律动 【设计意图:】通过律动调整情绪,做好游戏准备。 节奏传递、声音传递游戏: 1.恒拍传递: 生:每个人都是一节车厢,每个车厢都一样,依次开动起来拍恒拍节拍。 2.火车滚动节奏传递: 师、生一一传递,传递顺溜后师加入歌词:“车轮飞……” 加入kongdong声模仿车轮滚动:声音有弹性、圆润,师加入主题歌唱 【设计意图:】明确如何进行节奏传递;对声音、声部有初步感知。 声部感知、旋律学唱: 1.师:“火车开动起来,在歌声中你们听到它要向哪里开?”介绍韶山:湖南省湘潭市,毛主席故乡。 2.读歌词(声音要求,分句,附点节奏) 3.加入声势伴奏: 感受主题旋律情绪。 4.风声旋律:出示旋律,师弹奏,生默看乐谱和教师手势学习, 第二遍尝试跟琴唱出,第三遍加入“呜”声音做到柔和。 5.分组:一组随伴奏唱kongdong,一组加入风声,然后二组声音尝试合作。 6.主题旋律:首先师加入主题旋律与风声、车轮交织;接着请生用歌声唱出人们喜悦心情 ;师提示声音弹性,句尾音高不同;再分组(一组唱主旋律,一组生用“kongdong”模仿车轮,一组生用“呜”模仿风声) 【设计意图:】巩固加深对主题印象,尝试用三组声音进行叠加。 (四)认识三件乐器,辨别音色、音高: 1.乐器音色音高辨识:(单簧管、长笛、圆号) 2. 尝试用声音模仿三种乐器。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模仿对三件乐器有初步认识和了解。 感受乐器叠加与重奏,尝试用声音模仿表现: 1.师“这三件乐器音色都很柔和,它们分别奏出的节奏、旋律一样吗?(不同)试想,如果这三件不同乐器同时发声,会带来怎样效果呢? 2.生边观看视频边思考。 3.师:请生说说所感受,并小结,它们层层进入和谐的叠加在一起,比单一演奏表现力更有层次,更丰富像这样每个声部均由一个人演奏的多声部及其演奏形式,我们称它为重奏”。 4.声音模仿感受重奏:生用声音加入这三件乐器。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用声音参与叠加,体验、感受重奏这一形式。 认识木管五重奏其它乐器并完整聆听作品: 1.生观察图片演奏形式,说出是木管五重奏,并区别圆号为铜管乐器,放入木管是因为声音柔和与木管很好融和。 2.生通过聆听,感受双簧管和大管音色。 3. 借助音域条帮助学生区分在四件木管乐器中音域最高、最低的是什么。 4.完整聆听《火车向着韶山跑》,在聆听过程中听辨出主奏乐器并区分段落。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积累,在完整聆听作品过程中辨别主奏乐器并区分乐曲段落。 (六)课堂反馈 1.生明确学习单任务,独立完成。 2.组长收学习单后,教师通过集体问答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巩固复习知识点,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七)小结: 师:“今天的音乐课我们不仅认识、了解了木管家族中五件乐器,还用自己的声音参与了重奏这一种形式,正是因为这五件乐器相互配合,和谐发声才能给我们带来丰富、美妙的音乐效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