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583713

11.宇宙生命之谜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21694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 cover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1.《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宇宙生命之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茫茫宇宙中,人类是不是唯一的存在? 在地球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生命形式?这些问题既富有文学的浪漫想象,又包含 科学的理性追求。而《宇宙生命之谜》这篇文章在教材中的呈现形式,就是一位 同学为了解决这个疑惑所找到的一篇阅读材料。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 了科学家对“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 索。 这篇课文一共有十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 1、第 2 自然段为第一 部分,引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话题并从理论上提出猜 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第 3、第 4 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列出生 命存在的四个必要条件,并根据这些条件,分析太阳系中除地球和火星之外的六 大行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第 5-8 自然段为第三部分,主要讲科学家对火星的 探索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文章最后 两个自然段为第四部分,告诉我们太空有可能存在生命,但是还需要人类继续探 索。 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层次。宇宙这么大,怎样揭开宇宙生命之谜呢?课文 把探索的重点放在了太阳系,对太阳系以外的太空只作了简略介绍。在太阳系的 八大行星之中,首先排除了水星、金星等六大行星上有生命存在,重点研究的是 与地球十分相似的火星。这样的表达,有条不紊,层层深入,为读者准确把握主 要信息提供了便利。 作为一篇科普文章,这篇课文的语言非常严谨、准确,逻辑性很强。比如, “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 一颗存在生命的星球。”前一句是从理论上作出的猜测,“绝不是”,显得非常 肯定,因为有充足的理由;后一句是目前的现实状况,“至今尚未找到” ,是因 为人类认知能力有限、探索范围有限。“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 ,“至少”说明了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这证明, 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这句话很谨慎地下结论,说明 地点只是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而且只是火星的“表面”没有生命存在,并 没有说火星深处是否有生命存在。课文中这样表达严谨的句子还有多处。 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这篇文章既表现出了谨慎探索的科学精神,也有一些 生动的描写,能让读者保持阅读的兴趣。课文从古代神话谈起,既引出说明的话 题,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中,作者还提到了意大利天文学家的观察,人 们据此猜测火星上有运河、有四季交替、有草木枯荣,这里一方面吸引读者继续 阅读,好像马上就要揭晓火星有生命存在,另一方面也真实再现了人们对火星认 识和了解的过程。 本课的学习提示传递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信息:在日常的阅读活动中,我们往 往是先有阅读目的,再根据阅读目的去寻找阅读材料。“寻找阅读材料”,是“有 目的地阅读”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课文有六处随文批注。这六处旁批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是呈现了一位 同学带着目的阅读文章、解决困惑的思考过程。安排这六处批注,意图有两个。 一是为了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有目的地阅读”是怎样一步一步进行的:首先浏览 文章,过滤跟自己阅读目的没有关系的内容,然后针对有关系的部分展开仔细阅 读,运用已经掌握的各种阅读方法比如寻找中心句、圈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 等方法,得出重要信息,最后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并借助查找到的相关资 料加以判断,去除不准确的信息,留下准确的信息,得出结论。二是向学生展示 “有目的地阅读”的一些具体方法,帮助学生对“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