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牧童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34页。 教材简析: 《牧童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哈萨克族民歌,展现了牧童在辽阔美丽的草原放牧时的音乐形象及喜悦心情。 歌曲为四二拍,自然小调。结构简短精炼,一段体,由4个乐句组成。前两句以平稳的节奏和着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第三句出现了连续节奏型和三度模进的旋律,打破了前面的平稳,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生动地描绘出小牧童骑马扬鞭放牧的音乐形象;第四乐句又回到了平稳的节奏,概括了全曲,表达出牧童放牧时的愉悦之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的评价偏高,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时不时应用一些小“技巧”来提醒这些孩子们,告诫他们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而对哪些失去信心的孩子要抓住机会鼓励他们。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附点八分音符,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2、通过歌曲学习,了解牧童放牧生活,体会牧童草原放牧时的欢快、愉悦的心情。 3、通过拓展使小朋友们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名族文化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1、学习歌曲《牧童之歌》。 2、体会牧童放牧时欢快愉悦的心情并能用歌声来表示。 教学难点: 1、旋律中连续附点的准确掌握。 2、歌唱时的状态。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这首新疆维吾尔族的歌曲。 提问:同学们,新疆除了有维吾尔族你们还知道有什么族呢? (出示PPT介绍新疆两大民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并且简略的介绍一下) 师:那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进入的是哈萨克族让我们来看一看哈萨克族的美景 (出示PPT介绍哈萨克族的人文风景:天上,草原,赛马,放牧......) 师:小牧童呀在天山的那边等着我们的到来,让我们一起来把他呼唤出来吧! (出示PPT一起来呼唤) 先跟着口风琴把音唱出来,并加上手势。音唱准之后加入歌词la——— 师:让我们一起来呼唤一下小牧童(强调声音要悠长) 师:你们听小牧童骑着马出来了,用双响筒模仿马蹄声 (出示PPT问是哪一条马蹄声) 生:第一条: 师:你们听老师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来模仿马蹄的声音 师: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用我们的舌头来模仿一下马蹄的声音(提示他们嘴巴动作放小才能跟上速度) 师:模仿的真不错,马蹄在这时候发生了变化(师用双响筒模仿马蹄声) 这里的马蹄声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生:出现了附点节奏。 师:小牧童骑着骏马挥着鞭来了 (PPT出示歌词) 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师:小牧童挥起鞭子干嘛呢? (PPT出示歌词) 生跟按节奏朗读歌词,两句连起来读。 师:你们知道扬鞭的动作是怎么样的么,让我们加入扬鞭的动作 生边读歌词边扬鞭。 【设计意图:由《掀起你的盖头来》导入,把学生带入到新疆这个地方,出示哈萨克族的人文风景图带孩子们进入这个美丽的地方,用双响筒和弹舌模仿马蹄声引入附点节奏让孩子们对节奏有一个初步的掌握】 二、新授 师:小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 初听歌曲,提问: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哪一个乐句和其他乐句节奏上不太一样? 生:四个乐句,第三乐句和其他乐句不一样。 师:我们把这四个乐句叫做起承转合,第三乐句和其他乐句节奏上发生了变化,所以叫做转。 (PPT出示完整曲谱)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来骑骑马挥挥鞭吧,师示范,学生模仿。 师:做的真不错,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牧童之歌吧 (出示ppt分句教学) 1、 师先带着学生认音,然后直接让学生跟琴唱谱,谱唱熟了之后带入歌词,这里要强调一下一字多音的演唱。 2、 第二乐句也和第一乐句一样先唱谱再加入歌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