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爷爷为我打月饼》教案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爷爷故事多”为题,引导学生接触、欣赏并学唱革命年代的音乐作品。 本课主要通过学唱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欣赏《红星歌》,《映山红》通过唱、听、动,让学生感受革命战争年代的音乐风格,了解革命歌曲风格特点,在音乐活动中走进历史的天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是电影《啊!摇篮》中的一首插曲。歌词为叙事童谣体,朴素、亲切,曲调明快、活泼,有较强的民谣风。全曲共分为四个乐句,基本节奏为×× ×× ×× ×× ︱ ×· × × 0 ︱,只有第三乐句节奏稍有变化,切分节奏的出现,使曲调显得亲切和抒情。 二、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感悟战争年代儿童歌曲的情绪、风格,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用其他方法表现歌曲。 3、欣赏歌曲《红星歌》和《映山红》,感受乐曲风格,体会革命战争年代的生活。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真挚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正确演唱附点节奏、切分节奏。 五、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1) 师生问好,谜语导入 看,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大家一起说,这是什么?———月亮。 师:什么时候的月亮最圆,最具有团圆的意义?———中秋节 (二)解决节奏 是的,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中秋的月亮也象征着阖家团圆,那么,中秋节那天,我们都会吃些什么? 播放视频(月饼) 师:瞧,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两块月饼,我想这样分一分。(出示节奏) 1、 附点节奏。 谁来说一说,这月饼是怎么分的?(请学生回答)多像我们的附点节奏啊!(继续出示节奏)如果用“V”这个手势来表示一块月饼,那么第一个盘子里的月饼的手势就是↘↗↘,第二个盘子里的月饼就是↗。来,伸出手,跟着老师一起划一划说一说。(多说两遍) 大家发现了吗?附点节奏的哪个音长一点,哪个音短一点?重音在哪个音上? 2、 切分节奏 这次又是怎么分的呢?(请学生说,评价)如果把这两块月饼写成节奏的话,我们叫它“切分音节奏”。 我们再用手势划一划拍子,说一说。 切分音节奏的哪个音长一些,哪个音短一些?重音在哪个音上? 加上这些词语,我们来试着读一读。 老师看出来了,你们的乐感真好,我们为自己鼓鼓掌,祝贺一下。 (3) 歌曲教学 1、视频导入 在你们一张张幸福的小脸上,老师可以感受到同学们和家人渡过了一个又一个其乐融融的中秋节,然而,在革命战争年代,很多和我们一般大的小朋友却不能和他们的爸爸、妈妈过中秋,因为,他们的父母,有的被敌人杀害了,有的为了保卫家园,投身到革命战斗中去———那么这些小朋友是怎么过中秋节的呢?嘘,请看视频———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播放视频,电影《啊,摇篮》片段) 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介绍电影情节: 视频中的歌曲,节选自电影《啊,摇篮》。影片描述的是革命战争年代,几十个孩子被迫离开了亲生父母。保育员们接到命令,带着几十个孩子从延安炮火中撤退。他们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安全到达解放区。在这过程中,他们之间产生了深厚的亲情,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尤其是老红军罗爷爷,对孩子们付出了全部的爱。 刚才我们观看的视频,就是八月十五这天,罗爷爷不顾伤势恶化,早早地为大伙准备月饼。不知情的孩子们调皮地缠着爷爷玩,罗爷爷强忍着伤痛,高兴地教大家打月饼,于是孩子们愉快地唱起了这首《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歌曲… 现在,我们也来学一学这首经典的童谣《爷爷为我打月饼》 2、 教唱歌曲 先听老师唱一遍,听完回答我两个问题: 除了附点节奏,这首歌还有一个特点,每一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