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784225

苏少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雷鸣电闪波尔卡(表格式)

日期:2025-09-21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353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少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三
  • cover
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 学科 音乐 班级 人数 课题 《雷鸣电闪波尔卡》 教时 1 执教 日期 一、教学目标:学习《雷鸣电闪波尔卡》,知道乐曲的演奏形式和曲式结构;分乐段赏析乐曲,尝试用打击乐曲、舞步感悟乐曲中自然音响的艺术化表现力;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创作活动,对古典音乐有学习兴趣。制定依据:1、 教材分析:★《雷鸣电闪波尔卡》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一首速度很快的二拍子舞曲,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在乐曲中,作者采用一贯的表现手法,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用定音鼓的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镲及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形象生动的描绘出大自然中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全曲为ABA'三部曲式,自始至终呈现出热烈的气氛。主部主题有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旋律跳进下行,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预示,气氛生动活泼,其中定音鼓以力度渐变的方式来模拟远处的雷声;后半部分旋律级进下行,从中可以清楚地听到大鼓、定音鼓与钹奏出的“电闪雷鸣”音响,仿佛真的出现了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景象,是全曲的华彩部分。★约翰 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他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波尔卡:原名“半步舞”,以男女对舞为主,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和一个跳踢步组成,是一种快速的两拍子舞蹈。(三下)学生分析:★一至三年级六个学期,新教材中管弦乐类音乐作品学生学习作品的情况是:一年级共有五首,二年级共有九首,三年级上册有两首。★这些管弦乐作品的学习和赏析,学生都已经尝试过不同感受的方式,如:角色扮演、情景表演;听辨旋律、区分音色;动作模仿、声势律动;旋律模唱、设计图谱;比较乐段、音乐联想......已经对“听、画、认、奏、动、”这些学习方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这节课中,综合运用这些欣赏学习的方法,学生赏析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进一步提升图形谱设计能力,建立对乐曲结构的认识。★四(1)班学生整体学习积极性好,大部分学生在音乐课上聆听习惯好,有部分学生上课发言质量较好。全班共划分为十二个学习小组,课中可迅速调整为六个学习合作大组。这样的小组划分便于音乐学习活动的开展,也便于学情差异性资源的整合。重点:学习《雷鸣电闪波尔卡》,知道乐曲的演奏形式和曲式结构;难点:分乐段赏析乐曲,尝试用打击乐曲、舞步感悟乐曲中自然音响的艺术化表现力;教学准备:钢琴、课本、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放式导入 播放视频一设问:“音乐家们用了哪些乐器表现了大自然中雷鸣电闪的景象?”师小结:这样的演奏形式是→ 管弦乐再追问:“这些乐器中,哪两件乐器的音色表现了雷鸣和闪电?”表现雷鸣的乐器是:→ 鼓表现电闪的乐器是:→ 镲师小结:鼓的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镲及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鼓和镲在音乐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播放视频二设问:“这种民族舞蹈的节拍有什么特点?你感受是什么样的音乐风格?”节拍:四二拍音乐风格:波尔卡师小结:波尔卡,原名“半步舞”,是一种快速的两拍子舞蹈。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雷鸣电闪波尔卡》 边看视频一边观察小组讨论交流:看到的乐器有......听辨出鼓和镲的音色,了解它们所起到的作用。 边看视频二边观察小组讨论交流:节拍的特点是......音乐风格是......知道学习内容 借助视觉、听觉、动觉的通感作用,感悟自然音响的艺术化表现力,联想音乐场景。小组同伴探究性学习,生生互动激发学习积极性。 核心推进过程 分段欣赏细细品味 2、集体创编 【A 段赏析】播放A 段设问:“音乐家们用各种乐器合作表现了雷鸣电闪,我们能用什么方式表现呢?” 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