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834613

24《月迹》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1454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月迹,教案
  • cover
24* 月迹 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月迹》是一篇优美散文。本课中作者描写了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中秋之夜,为了寻找月亮,一群孩子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充满童真、童趣。寻月的过程描写得趣味盎然,突出了孩童的天真有趣。 二、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课文,把握内容。理清写作顺序,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在哪里。 2.识记“袅、嫦”等6个字词,读准多音字“悄、累”。积累好词佳句,感受儿童语言的特点。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语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教学难点】 梳理结构,理解“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含义,感知文章丰富的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图片欣赏:图片展示不同环境下的月景。 2.知识导入:月亮上面到底有什么呢? 了解月球的环境,知道玉兔号是中国首辆月球车,和着陆器共同组成嫦娥三号探测器。它超长服役两年多,是中国在月球上留下的第一个足迹,意义深远。 3.揭示课题:说说对课题的理解。(板书课题) 迹:留下的印子;痕迹 提问:作者追寻“月迹”是想表达什么情感和想法? (二)检查预习 1.朗读欣赏:多种方式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2.检查预习: (1)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2)还有什么不懂的生字词?注意儿化音。 (3)我知道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 请圈画出生动有趣的地方,并在旁边批注感悟。 (4)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在课文旁边批注理解。(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走近作者:贾平凹。(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交流汇报一下吧。) 4.生字辨析: 悄没声儿、累累、面面相觑、倏忽、袅袅、掬着、 嫉妒、瓷器、锨刃、噢、嫦娥 觑:看。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倏忽”的同义词:突然、猝然、蓦然。 5.掌握多音字:你知道多音字“悄”和“累”的其他读音吗?试试组词造句。 累———lèi lěi léi 悄———qiǎo qiāo 区分不同读音的用法:表示“连缀或捆”等时,读léi;表示“疲乏”时,读lèi;表示“重叠、堆积”等时,读lěi。 6.整体感知:简要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一句话) (1)文章要素分析: 时间:中秋夜里。 地点:中堂、院子里、院子外。 人物:奶奶、我、弟弟妹妹。 事情: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 (2)内容:本文记叙了中秋夜几个孩童从屋里到院子里,从院子到河边寻找月亮的过程。跟随课文画出月迹图。 7.课堂互动:一起寻找月亮的足迹,感受作者文笔的新奇与细腻。 中堂:竹窗帘儿上 穿衣镜 院中:院子里 葡萄叶儿 瓷花盆儿 锨刃儿 河边:小河边 天空上 眼睛里 8.结构梳理: (1)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堂中赏月。 盼月亮、望月亮、月亮不见了。 (2)第二部分(第3-20自然段):院中寻月。 赏月亮、想象月亮、争月亮。 (3)第三部分(第21-24自然段):河边寻月。 再寻月亮、拥有月亮。 9.课堂互动: 思考:作者用哪些词语把月亮描写的生动活泼? 镜中:白道 月圆 月亏 无踪迹 院内:玉玉 银银 有桂树 嫦娥 河中:哪一处水里都有 眼中:哪个人的眼睛里都有 沙滩:月亮白光光的 在天空上 10.情景感知:教师根据活动线索引导学生学习寻月过程。(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河中寻月———眼中有月———沙滩议月) (三)主题探究 1.佳句赏析:说说你对课文第一句话的理解。 明确:为下文孩童追寻月亮做铺垫。突出孩童好奇、求知欲强。 2.表现手法: (1)第2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溜”“长了腿”“爬”这些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文中儿化音读起来给你什么感受? 这几个儿化音,要用轻巧、可爱的语气去读,读出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第3 自然段叠词部分。说一说用叠词的好处? 叠词的运用突出了月亮的静态美,表现出柔美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