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907244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教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日期:2024-11-2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9176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高中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学设计思路】 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以新的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和教学观为指导,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典型材料,创设情境,采用“讲授、提问、点拨、讨论、演示”等多种方法,通过“创设情景 激学导思———设疑探究 引议释疑———迁移拓展 学以致用”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问题,使能力得以培养和提升。 一、课标要求及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分析说明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通过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通过学习,使学生从世界观上认识到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教学内容 1.《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是在第一框题的基础上,对“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解答; 在强调尊重规律客观性的同时,又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为第五课的教学设下伏笔,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2.本框题分析论证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和利用的;这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前提和出发点。因此,本课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意义,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着非常直接、现实的指导作用,这些都使得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本节课我将通过两条逻辑线索进行分析。 第一条通过分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概括出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这条线索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第二条通过分析规律,得出规律是客观的,但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改造世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 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用:列举实际事例,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能力目标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分析问题,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识,以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勇气和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依据:懂得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理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的关键,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运动观,所以它是本课的重点。 突破方法:通过探究分析惠能的观点和刻舟求剑的错误之处,由学生归纳解决。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依据:这是本课的落脚点和下一课的逻辑起点,因此成为本课的重点。 突破方法:通过让学生讨论“神七问天”,印尼海啸等事例来完成。 2.教学难点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依据:学生容易把握形象思维,但缺乏辩证思维能力,对于事物是什么,不是什么容易区分。由于生活中的感性体验,学生容易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割离,不能看到它们的辩证关系。如运动就是运动,静止就是静止。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就难以理解,所以把它作为难点。 突破方法:通过探究赫拉克里特和克拉底鲁的观点以及导入自编话剧等来突破。 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依据:学生抽象思维较弱,对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改变或创造规律,但在遵循规律的同时又可以利用规律不好理解,因此成为本课的难点。 突破方法:通过让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人们利用规律和不按规律办事的事例等来突 破。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