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103128

24 月迹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1495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月迹,教案
  • cover
教学 要求   1. 认识“嫦、娥”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悄、累”。 2.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重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难点) 教学 课时   一课时。 1.认识“嫦、娥”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悄、累”。 2.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课件。 一、 激趣导入 1.同学们,看到题目,我想起一首诗。(出示课件2) 这首诗是孩子们眼中的月,“白玉盘”“瑶台镜”是多么形象的比喻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孩子们的眼中,月是多么美好啊!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也写了孩子们眼中的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板书:月迹) 设计意图:用诗歌和图片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一探究竟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解决生字新词。 形声字识记:嫦 娥 瓷 组词识记:嫉妒 注意:本课有两个多音字“悄”和“累”。“悄”在课文“悄没声儿”中读qiǎo,意思是寂静无声;“累”在课文“累累”中读léi,“累累”一词的意思是“接连成串”。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出示课件3~5)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们”堂中赏月,描绘了中秋夜孩子们由盼月到看到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屋中,最后看到月亮爬到镜中的过程。 第二部分(第3~20自然段):写“我们”院中寻月,描写了院中的月光以及月光下的夜色,借助奶奶的话,把院中的桂树和月中的桂树连在一起,写出了孩子有趣的感觉和想象。   第三部分(第21~24自然段):写“我们”河边寻月,发现上湾、下湾、水里、天上、弟弟妹妹的眼睛里都有月亮,感悟到月亮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 (板书:堂中赏月 院中寻月 河边寻月) 三、细读,寻月之迹 1.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 学生总结、归纳:中秋夜几个孩童从屋里到院子、从院子到河边寻找月亮。(板书:中堂———院中———河边) 2.默读课文,总结: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   学生总结、归纳:镜中月、院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四、品读,赏月之美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我们最先看到镜中月,你觉得镜中月美吗?美在何处? (1)“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 (2)“款款地”形象地表现了月的恬静、柔美。 (3)“渐渐地、慢慢”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盈转亏再消失的形态变化美。 2.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还喜欢哪里的月?为什么? (1)院中月:“玉玉的、银银的”写出了月光的颜色美。“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词语衬托出月光的朦胧美。“袅袅、淡淡的、痒痒的”写出孩子们似乎已经到月亮上去体验了,很美妙。 (2)眼中月:“小小的”等词语让孩子们感受到眼中的月亮是那么惹人怜惜。 五、再读,探月之喻 1.精读,深入思考:到了院外,孩子们并没有停下寻找月亮的脚步。月亮无处不在,在“我”和弟弟妹妹眼中的月亮代表着什么呢?(学生交流) (板书:童心升华之迹) 2.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向往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3.找出文中静态描写月亮和动态描写月亮的语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六、小练笔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请同学们仿照课文,运用叠词写句子。 七、布置作业 积累文中描写月亮的优美句子。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