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263288

苏少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 瑶族舞曲

日期:2025-09-19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225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苏少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三
  • cover
《瑶族舞曲》欣赏课教案 教材分析   瑶族舞曲是一首以我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瑶族的民间歌舞为素材而写的管弦乐曲。原作感情丰富、形象鲜明,生动的描绘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的夜晚,身穿盛装,欢歌漫舞的场面。表达了生活在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中的瑶族人们无比幸福欢乐地心情。指挥家彭修文将这首乐曲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由于突出了多种民族乐器的音色、性能,使音乐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更见浓郁。 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的形式,增加音乐的创造得分量,促使学生乐于参与、增强表现能力、有乐观的态度,听辨音乐情绪的变化用语言简单的描述。 学情分析   学生现在具备初级欣赏能力,在欣赏过程中能够随着音乐的节奏变化,体会优美抒情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三个部分的情绪感受和联想部分有很大的缺陷,孩子们感到很茫然。 教学目标 : 1、能对民族音乐感兴趣, 愿意了解民族音乐的相关风土人情与文化背景。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从中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场境。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重点: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曲调特点。 教学难点:能为全曲分段,分辨各乐段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 瑶族风情 课件展示:瑶寨风景、瑶族服饰、瑶族婚俗、瑶族长鼓舞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瑶族的风土人情,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大山为依靠,赶山、吃饭、逐山而行,世代流动繁衍,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迁徙最频繁的一个民族。瑶族主要居住在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等130个县。瑶族有30多种称谓,主要以头饰区别划分支系。订婚仪式上,瑶族妇女往男方来宾脸上抹泥巴,以图吉利,他们常常跳长鼓舞进行自娱自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瑶族舞曲》,共同感受和体验瑶族边寨的欢乐生活吧! 二、新课教学 1、作品介绍:《瑶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合编的同名管弦乐曲改编而成的。作者充分发挥了民族管弦乐队特有的艺术魅力,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表现了瑶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民族管弦乐常识:分四组———打击乐器、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 3、演唱主题音乐。 学生跟音乐哼唱主题旋律 4、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思考题: 1)全曲分为几部分? 2)注意听刚才演唱的主题旋律依次在哪一部分出现? 3)听完全曲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师小结:全曲分为三部分,属于带引子的复三部曲式。 乐曲的第一部分先有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 乐曲的第二部分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的交谈。 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烈,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课件展示: 复三部曲式结构图: A B A’ 引子 ||:a :|| ||:b :|| c d c a b 尾声 第一部分:引子、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 第二部分:主题音乐三、主题音乐四 第三部分:主题音乐一、主题音乐二、尾声 三、多媒体观赏民乐合奏版《瑶族舞曲》和管弦乐合奏版《瑶族舞曲》 1、注意观察每个主题有哪些乐器演奏 2、通过对比欣赏,你更喜欢哪种版本的合奏 四、拓展欣赏歌曲,说说感受,并说出你听到了哪些民族。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