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329773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9406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
  • cover
(课件网) 语文园地一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白鹭》 《落花生》 《桂花雨》 《珍珠鸟》 郭沫若 许地山 琦 君 冯骥才 回顾课文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读一读 背一背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回顾课文 自学任务:回顾课文,完成表格。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文 所描写的具体事物 事物特点 表达的情感 《白鹭》 《落花生》 《桂花雨》 《珍珠鸟》 我发现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事物的,或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就像琦君笔下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年的快乐回忆,也寄托了她浓浓的思乡之情,使我很受感动。 《落花生》中,作者借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来说明做人的道理,也让我深受启发。 蝉 唐 虞世南 垂 緌 饮 清 露, 流 响 出 疏 桐。 居 高 声 自 远, 非 是 藉 秋 风。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ruí yú jiè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其诗文也多有佳作,其中《蝉》最为著名,该诗与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并称为唐代“咏蝉诗”的三绝。 作者简介 垂緌: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的部分,蝉头上的触须与其相似。 清露:纯净的露水 流响: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疏:开阔、稀疏 藉:凭借 1.小组合作,根据注释,借助插图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2.结合对诗人的了解,说说诗人借蝉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蝉 唐 虞世南 垂 緌 饮 清 露, 流 响 出 疏 桐。 居 高 声 自 远, 非 是 藉 秋 风。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人借蝉抒情,表达自己品格高洁,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名声远播。说明诗人也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墨梅 [ 元 ]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石灰吟 [ 明 ]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它(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自学任务 读读词句段运用1的句子,说说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我发现:这三个句子为了突出要描写的事物,都采用了对比的写法,把要描写的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了对比,使要描写的事物的形象或特点更加鲜明。 下列句子中哪些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在正确答案后的括号内打“√”。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 ) 练 习 √ 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着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 ) 瞧,春风是那样缠绵,让人神清气爽,而夏天的风,则带着丝丝暖意,让人暖意十足。 ( ) 顽皮的雨滴将雨伞当作了舞台,尽情地跳起舞来了。 ( ) √ 小草既没有花儿芬芳的香味,也没有大树伟岸的身躯,但它却有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 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释义: 1.指宇宙的开始。古代神话,谓盘古氏开天辟地。 2.开垦;开拓。 3.开创;创立。 4.开启。 5.打开通路。 词句段运用2 √ √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