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430155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168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 cover
【单元统整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作业定位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围绕“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人文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和一篇略读课文《藏戏》,分别介绍了不同地域、不同时期里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美食、艺术等,多角度、多形式展现了传统习俗的文化风貌。单元习作为《家乡的风俗》,鼓励学生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或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并在习作提示中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查阅和询问长辈等方式,深入了解习俗,明确习俗的主要特点,在正式介绍时要凸显重点,详细描写展现这一习俗特点主要方面或活动现场的具体情况和自身感受。“习作时注意抓重点,写出特点。”正是本单元要落实的指向习作的语文要素。与之相应的阅读要素为“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教材于每课编排了相应的思考题,以提醒学习者思考课文合理安排主次内容,并详写主要部分的方法。同时,在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中编排了“交流平台”的学习内容,以《北京的春节》一文为例,交流了详略的分布,以及这样写的原因和表达功效。 本单元作业设计以描写传统习俗的名家散文或古诗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合理安排主次内容,且以具体的场面描写凸显重点内容的写作技能,在迁移运用中落实单元习作目标。此外,做到以课文中介绍的传统习俗为基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鼓励并引导其在课后通过资料搜集、询问长辈等方式,增加对传统习俗的了解,扩大知识面,积累图文、音频和视频等资料,为后续的表达做扎实的铺垫。 作业目标 1.阅读时能分清内容的主次,了解并学习作者详写主要内容的表达方法。 2.在学习情境中,通过阅读、查找相关资料,提升对某一传统节日的深度了解,合作完成《家乡风俗》宣传册和诗集《读古诗,过中国节》,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整理、归类搜集到的资料,结合自身见闻和经历,对家乡的某一风俗形成深刻的认识,能借助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写一写家乡的风俗。 4.对传统习俗和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动性。 作业内容 导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积淀丰养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这是属于每一位中华民族后人的宝贵财富。为更深入地探寻传统文化的精髓,解析传统文化的时代内容,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学校将组织全体六年级同学开展以“传统习俗”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让我们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探知并掌握介绍主要部分的写作方法,在自主搜集资料且有针对性地筛选、整理和归类中拓展对传统习俗的认识、积累学习的素材、锻炼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借力小组合作,设计并完成实践性作业《家乡风俗》宣传册和诗集《读古诗,过中国节》,从而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调查交流:春节习俗 1.在《北京的春节》一文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老北京人丰富多样的过年习俗,以及对春节的重视。那在祖国的其它地域,人们也是这样过年的吗?会不会有截然不同的习俗呢?请你搜集描绘或介绍该地区过年场面的文章、绘画作品,也可以是与之相关的戏剧、纪录片等影视资料,完成一份有趣的《春节风俗调查表》。 2.请你向小组内的学习伙伴介绍自己的《春节风俗调查表》,并提供相应的资料以佐证自己的搜集成果。 3*【成长挑战】通过资料的搜集和交流,我们对春节习俗有了更丰富的了解。有兴趣的小组可以挑选一个喜欢的元宵花灯,通过对花灯四壁和流苏等处的装饰,添加和春节习俗相应的信息,在课间进行“赏花灯赛习俗”的趣味游戏。 【设计意图】“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