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494341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168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 cover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现代诗。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楚、首尾照应。1~2小节运用生动的比喻来表达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并回忆了延安的代表性地方,含蓄地阐明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民服务等延安精神,表达了对延安精神的深厚情感和真切呼唤。3~4小节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现代生活的罗列,并对照延安生活的艰辛,表达了现代的生活仍然需要军民一心、不屈不挠的延安精神。5~6小节直接抒发情感,说明了延安精神的重要性,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呼唤延安精神,呼唤信念、温暖、光明。从诗的音韵、节奏来看,全诗押“ang”韵,多处采用了工整的句式,声韵铿锵、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教学价值分析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不难发现,本课与单元人文主题关系紧密,但与语文要素的落实是没有任何关联的。所以,我们不要生拉硬拽去勾连语文要素,应该遵循现代诗歌本身的规律、特点来进行教学。要根据课文内容所处的时代,区别于前几篇课文所代表的古代、近代的家国情怀,带领学生感受现代的家国情怀,初步领悟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   (三)助学系统分析   1.学习提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在题目的下方一般都有学习提示,它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一起来看一下本课的学习提示:“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一想:诗中多次提到“追寻”,是在追寻什么?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如果有不懂的内容,如“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可以查找相关资料帮助理解。”简短的几句话,对于本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的策略都有明确的提示,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学习提示的内容来展开。   2.课文插图。本课的插图是黄土高原的风光,近处是窑洞,远处是宝塔山。有助于拉近学生与诗歌内容的距离,帮助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老师在教学中可有机利用。   【教学目标】   1.认识“延、昔”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初步领会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初步领会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查找下列内容和诗歌中不懂内容的相关资料(可以用图片或文字加以说明):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撅头、枣园、窑洞、宝塔山。   2.老师搜集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典型事例。   3.PPT课件、朗诵配乐。   【教学流程】   一、进入情境,明确任务   1.根据老师创设的情境,明白学习任务———排练朗诵。(了这个单元的课文,年级组将开展以“家国情———为主题的系列展示活动,“家国情———古诗集展示会,“家国情———故事演讲会,“家国情———诗歌朗诵会,《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要排练成全班的集体朗诵参与活动。)   2.说说练好朗诵的基本要求。(正确流畅、有感情、配乐、角色、道具……)   二、反馈预习,朗读全诗   开火车读全诗,做到正确、流畅。   三、共学第一部分,习得方法   1.练习朗读第一部分(1-2小节),读出诗歌本身韵律、节奏。   (1)反复朗读。学生容易一领到学习任务就去注重表面的功夫,比如分什么角色、用什么技巧等,而忽视作为朗诵最基础的字音、韵律、节奏等基本功的练习。这一关做扎实了,后面的诗歌理解、感情朗读、精彩朗诵才会水到渠成。   2.说说自己读明白了什么并交流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借助资料进行理解。重点理解: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撅头、枣园。(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