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494361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128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延安,把你,追寻,教案
  • cover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延、昔、笋、茅”等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3.了解全诗的结构,理解诗句内容。 4.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的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等具体事物的含义。 教学难点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 延安,一座北国边塞之城,一方热烈而又神秘的土地,一幅壮丽而又俊美的画卷,她更是被称为“中国的革命圣地”。1935年到1948年,13年间,那场翻天覆地的红色革命,从这里开始席卷全国,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南泥湾,一处处革命遗址,依旧历历在目。看着这一切,诗人祁念曾写下了这首荡气回肠的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祁念曾,出生于1946年12月,汉族,河南洛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共产党员。曾任《红旗》杂志社记者,陕西某高校中文系副教授,《惠州晚报》总编辑,现任深圳商报社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学生时代,曾以《大学生进行曲》、《校园的路》等诗歌作品传诵一时。近年来,出版诗集《人生之恋》、《春天的歌》、《站立的河流》,散文集《红烛之歌》、《艺术家的脚步》。 三、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全诗。(也可以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初读全诗。学生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扫除朗读障碍,把诗句读准、读通。 3.教师播放课前准备的录像资料,让学生了解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有纪念意义的地方,为理解全诗作铺垫。 4.再读全诗,质疑。 5.自由朗读,整体感知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理解诗句,突破难点 1.师生共同对初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及时解答简单的问题,明确共性的或有价值的问题,以便下一步有针对性地解决。 2.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组内交流时,要求组长记下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重点汇报。 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活和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思是说我们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五、指导朗读,引起共鸣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 1.指名读诗的第二小节,体会诗中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2.组内互读第三小节,讨论:“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 3.班内朗读比赛读第四小节,讨论:“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 4.全班齐读全文,指导学生理解整首诗,并说说:作者到底“追寻延安”的什么? 六、课堂小结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发扬这些精神,革命才能取得胜利。今天,我们继续发扬延安精神,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才有正确的方向,才有精神动力。 七、扩展巩固 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八、教后反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