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事情 教材分析 《小事情》是一首美国童谣。歌词以两个通俗易懂的比喻,启示“小事情”的大意义。曲调为四三拍,结构单纯,和声规整,由两个乐句构成。起伏流畅的旋律、舒展的节奏,给人纯洁、宁静的美感。第二乐句反复一次并加了二声部,运用合唱的形式,很好地表达了歌词的意境。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事情》, 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在演唱二声部中要做到声部和谐。 2.通过编创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对艺术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唱唱、听听、做做中感受音乐。 教学难点唱好《小事情》歌曲二声部,做到声部和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训练。 二、导入。 1.认一认三四拍号,了解它们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2.练一练,播放音乐《小事情》用声势感受三四拍歌曲。出示节奏 3/4 × ×▏× ×▏× ▕ × ▕ × ×▏×××▏× ▏× 0 ▏▏ 三、新课教学 1.初听。谈话:《小事情》是一首美国童谣,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先让学生学会歌词,让他们理解歌曲所蕴含的道理。 从歌曲“小水滴汇聚成大海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这是一首美国童谣,三四拍,结构单纯,和声规整,由二个乐句构成。流畅起伏的旋律、舒展的节奏,给人纯洁、宁静的美感。教材中第二乐句反复一次并加了二声部,运用合唱的形式,很好地表达了歌词的意境,使人产生“汇合”、“宏大”的感觉。 2.听《小事情》,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旋律线条。 1)轻声哼唱《小事情》,回忆歌曲的旋律及音位。 2)视唱两声部,做到声部和谐。 3)师:这首歌好听吗?(好听) 可以用怎样的演唱方式来表现这种场景? 3.学唱歌曲 1)跟着歌曲的旋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歌曲打拍子伴奏。 2)感受三拍子的韵律。用碰铃和三角铁来为歌曲伴奏。 3)随着歌曲主旋律,用“啦”轻声并有弹性地哼唱。 4)跟着旋律试唱歌词。 5)随着琴声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6)重点唱好歌曲末尾第二声部的旋律。 4.感受歌曲的含义 师:谁能说说小水滴是如何变成小溪、湖水、大海了吗?预计回答:小溪、湖水、大海由小水滴汇聚而成的,我们一个道理: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当人们团结在一起的时候,力量是无限的。 5.表现歌曲: “小水滴汇聚成大海洋”这句话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你能用怎样的演唱(奏)方式来表现这种情景? 试着与同伴合作表演。 1)分为两组演唱,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用优美的歌声表现 2)第一组学生演唱到第三句时,第二组学生演唱二声部进入,感受声音的和谐、优美。 3)创造性表演。 师:从刚才学唱的《小事情》中,我们懂得了千万小水滴能会聚成大海洋, 小沙粒能会聚成大山。那么你们能将这种情景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吗?想一想!学生自由分组讨论并表演。 四、小结 一首歌曲能让我们懂得很多生活中的道理,可见音乐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时时刻刻充满着欢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