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706885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说课稿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137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延安,把你,追寻,课稿
  • cover
《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治,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二、说学生: 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个班经过了语文教师四年的阅读训练教学后,班上学生思维活跃,对语文非常感兴趣,阅读和写作表达的愿望很强烈结合对本班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的了解,以及课前的师生交流,我充分感觉到,学生能够领悟延安精神。 2、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错,但对把握文章的关键词能力还不够。 3、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划分诗歌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体会诗歌诵读中抑扬顿挫的感觉,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延安精神。 2、培养学生的读中悟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仔细品读、小组交流、朗读比赛,课件演示深入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四、说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五、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方法,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延安精神,体会作者想要追寻延安精神的情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六、说教学程序设计: 环节一:介绍背景,听《回延安》,边诵读歌词,思考歌词从哪些方面写了延安。从而引出课题。 环节二:听课文朗读,划分诗歌节奏。 环节三: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3、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环节四:理清全诗结构。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环节五:分部分学习诗歌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寄寓情感的形象。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关于延安窑洞、延河的插图,将延安的风貌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通过课件的图片展示,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为什么“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粱”。从而将学生的思维从单纯地观看图片引导向深层地思考,引出延安精神。 环节六:表情朗读中抒情 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所以,在诗歌的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