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2.4 分解因式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方程的解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2.会用分解因式(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解某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 掌握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回顾交流[课堂小测]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1. 5x-2x-1=0 2. 10(x+1) -25(x+1)+10=0观察比较:一个数的平方与这个数的3倍有可能相等吗?如果相等,这个数是几?你是怎样求出来的?分析小颖、小明、小亮的解法:小颖:用公式法解正确;小明:两边约去x,是非同解变形,结果丢掉一根,错误。小亮:利用“如果ab=0,那么a=0或b=0”来求解,正确。分解因式法:利用分解因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分解因式法。二、范例学习例:解下列方程。1. 5x=4x 2. x-2=x(x-2)想一想你能用几种方法解方程x-4=0,(x+1)-25=0。三、随堂练习随堂练习 1、2[拓展题]分解因式法解方程:x-4x=0。四、课堂总结 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否分解是关键,因此,要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知识,通过提高因式分解的能力,来提高用分解因式法解方程的能力,在使用因式分解法时,先考虑有无公因式,如果没有再考虑公式法。五、布置作业P62 习题2.7 1、2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学生练习。注:课本中,小颖、小明、小亮的解法由学生在探讨中比较,对照。概念:课本议一议,让学生自己理解。解:(1)原方程可变形为: 5x2-4x=0x(5x-4)=0x=0或5x=4=0∴x1=0或x2=(2)原方程可变形为 x-2-x(x-2)=0(x-2)(1-x)=0x-2=0或1-x=0∴x1=2,x2=1(1)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0,而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时,就可用分解因式法来解。(2)分解因式时,用公式法提公式因式法 复习 例题 想一想 练习 小结 作业课 题 2.1、花边有多宽(一)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通过“花边有多宽”,“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等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列出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培养学生把文字叙述的问题转换成数学语言的能力。2.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 学情分析 本课通过丰富的实例:花边有多宽、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让学生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从中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方程的概念,但对于一元二次方程没有深入的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学生模型。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教师活动 备注 一、通过实例引入新课1.在开始新的一个单元的时候,要向学生讲清楚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总体目标,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做到整体把握和概览。2.进人本单元的第一节:花边有多宽 板书课题,明确本节课的中心任务。3.播放“花边有多宽”的课件,说明题目的条件和要求,课件要求制作得精美并且可以清楚得显示出各个量之间的关系。4.给学生时间思考:如何明确并用数学式子表示出题目中的各个量 让学生在思考后把教材补充完整。 P41页的填空题5.让学生回答他们的答案是什么,给予点评,让学生核对答案,可以以学生举手示意的方式掌握全班的情况。6.继续进行下二个问题:板书P41页的等式,提出问题:你还能找到其他的五个连续整数,使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吗 7.趁热打铁,让学生把教材p42页的填空题补充完整。8.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点评,其他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可以以学生举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