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915567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4.5 方差 教案(含2课时)

日期:2025-09-22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240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青岛,数学,八年级,上册,方差,教案
  • cover
4.5 方 差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3.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教学重点】 了解方差的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 【教学难点】 理解方差公式,应用方差对数据离散程度进行比较、判断。 【教学过程】 (一)前置练习,积累知识。 甲、乙两名学生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7、8、6、8、6、5、9、9、7、5 乙:9、5、7、8、7、6、8、6、7、7 (1)请你算一算它们的平均数。 (2)是否由此就可以断定两名学生的射击水平?如果根据这几次成绩选拔一人参加比赛,你会选谁呢?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能掐会算 在一组数据中,一个数据与_____的差,叫做这个数据的_____。 (1)分别求甲、乙两名所有数据偏差的平均数。 (2)分别求甲、乙两名所有数据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 (3)分别求甲、乙两名所有数据偏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想一想:你认为哪种方法更能明显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 (三)交流探索,应用新知。 1.能学会用 (1)方差:在一组数据中,各数据的离差的_____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通常用表示,即s2=_____。 其中,是数据x1,x2,…xn的平均数,n为数据的个数。 (2)性质: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的波动越_____;反之,方差越小,表明波动越_____。 2.例题分析:例1: 已知样本数据101,98,102,100,99,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 ) A.0 B.1 C.3 D.2 例2:为了考察甲、乙两种小麦的长势,分别从中抽出10株苗,测得苗高如下。单位:cm 甲:12,13,14,15,10,16,13,11,15,11 乙:11,16,17,14,13,19,6,8,10,16 问哪种小麦长得比较整齐? 4.针对训练 (1)样本5、6、7、8、9的方差是多少? (2)3,10,15,18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 )。 (四)课堂小结,知识盘点。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升。 1.一组数据2,3,2,3,5的方差是( ) A.6 B.3 C.1.2 D.2 2.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9.2环,方差分别为S2甲=0.56,S2乙=0.60,S2丙=0.50,S2丁=0.45,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三青农场连续6年在管理和自然条件相同、面积相等的两块土地上种植甲、乙两种玉米,各年的平均产量如下(单位:千克): 品种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甲 900 920 900 850 910 920 乙 890 960 950 850 860 890 问:哪种玉米的产量比较稳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可以用样本、方差去推断总体与方差 2.能运用方差解释统计结果,并根据结果做出简单判断,从而帮助决策者做出恰当决策。 【教学重点】 依据统计结果,做出恰当决策。 【教学难点】 方差如何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教学过程】 (一)前置练习,积累知识。 1.研究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一般用_____等。其一般规律是_____。 2.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就是通常所指的这组数据的稳定性,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高。因此研究数据的稳定性指标一般用_____。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样本方差的作用是( ) A.用来估计总体数值的大小 B.用来估计样本数值的大小 C.用来衡量样本容量的大小 D.用来衡量样本波动的大小 2.已知甲、乙两个样本(样本容量一样大),若甲样本的方差是0.4,乙样本的方差是0.2,那么比较甲、乙两个样本的波动大小的结果是( ) A.甲样本的波动比乙大 B.乙样本的波动比甲大 C.甲、乙的波动一样大 D.无法比较 (三)交流探索,应用新知。 例1:要从甲、乙两位车工中选拔一名车工参加比赛,从他们加工的零件中任意抽取5个进行检验,测得它们的直径(单位:毫米)如下: 甲加工的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