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035672

14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表格式 2课时)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1999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要的,葫芦,教案,格式,2课时
  • cover
课 题 我要的是葫芦 上课日期 第12周 教材与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大家的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共有4个自然段,以葫芦的生长变化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可笑但令人深思的故事。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这种文体比较受二年级孩子的喜欢,但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却是孩子比较难理解的,尤其是很难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葫芦是一种非常可爱的植物。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这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生活经历已经能够理解植物的这一生长过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懂得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 学 目 标 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①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②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 教学难点: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②引导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教学 方法 讲授法 教学 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过 程 设 计 第一课时 板块一 观赏葫芦,引入新课 1、出示葫芦图片或实物:板书“葫芦”,念好轻声。→了解葫芦文化 2、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猜故事名字。 3、教师补充板书课题,学生读好课题。 板块二 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学习活动一: 读一读: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圈一圈:把不熟悉的生字圈出来与同桌互相读一读。 →教师和学生合作串读课文,相机正音,反馈评价。 板块三 图文对照,梳理因果 1、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一至三句。 学习活动二: 读一读:读第一自然段1-3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句子中“一棵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意思一样吗? 2、结合观察第一幅插图,联系上下文,明白“一棵葫芦”是包含: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 3、感受葫芦的生长顺序 学习活动三: ①思考: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呢? ②用“△”标出一连串的动词。 ③利用查字典,选义项的方式,理解“谢”在文中的意思。 4、指导朗读,规范学生语言。 ①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②借助以下关键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种植经验,尝试有序表达。 5、学习第一自然段第四至五句,感受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6、学习第四自然段。①自由读,同桌交流。②比较发现,感受表达的生动。③指导重音朗读,抓住“更、慢慢地、一个一个”,感受蚜虫、叶子、小葫芦三者之间的联系。 板块四 书写指导,练习写字 1、学写汉字“棵、盯、治、怪”。 ①学生看范字,归纳“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 ②教师提醒“棵、怪”中的穿插笔画位置。 ③学生书写、组词。④反馈交流。 随 笔 过 程 设 计 第二课时 板块一 回顾复习 一、创设情境,玩葫芦游戏。 1、复习第一、四自然段。思考: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 板块二 着眼“葫芦”,探究联系。 学习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