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176060

六年级上册语文 专题03 写景状物类文章阅读(有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2380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六年级,上册,语文,专题,写景,物类
  • cover
六年级寒假阅读专练 专题03 写景状物类文章阅读(课内篇) 文体概述 写景类文章多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状物文章,就是把事情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一般分为“状静物文”“状动物文”和“状植物文”。本学期涉及写景状物类的文章有《丁香结》《夏天里的成长》《好的故事》等。 指点迷津 1.读懂文本。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借助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等,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心中要清楚以下问题: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全文写了什么内容(把握主要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作本文(把握中心主旨);作者是怎样来写作本文的(找线索、理清文章结构)。 2.找出关系。写景状物类文章,往往情因景生、景随情变,情与景的关系十分紧密。阅读时,一定要关注作者对景、物的情感。 3.理解重点词句。(1)抓住体现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的句子。初读时就要随手勾画中心句、题旨句、概括句、议论句、抒情句等。要注意文章中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总分取“总”,并列合并,层进(层层递进)取“后”,因果取“果”———将这些内容整合起来,就是文章的内容。透过文章的内容,即可感知作者的情感。(2)抓住概括景、物特点的词句。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题干的指向;然后找到与题干对应的自然段,即答题区间;最后筛选相应的信息,整合成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注意作答时要尽可能地使用文中的词句。 4.分析写作手法。写景状物类的文章,一般是通过突显景、物的特点,来达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目的。作者往往会采用各种各样的表达技巧,常见的表达技巧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等。此外,还要注意首句和尾句的作用,如:首句的作用通常是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尾句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呼应上文、言有尽而意无穷。 5.品系语言。我们可从内容、结构、表达效果等角度来思考和分析。如:抓住自然景观的动态、静态进行细致地描述;围绕描述的景、物展开丰富的联想,通过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语句来领悟情感;加入历史神话故事,使描写的景物更生动有趣;等等。也可从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等角度来思考和分析。如;巧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某种景或物的特点,表达了对某种景或物的喜爱之情。在阅读时品析文中的语言,有利于抓住景、物的特点,感受其内在美,从而准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练习 一、阅读《丁香结》选段,回答问题。 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