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190658

山东省青岛地区西海岸、平度、胶州、城阳四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1364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试题,历史,考试,期中,学期,三上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A C D D A B B C A B C A B A B 二、非选择题 16.(14分) 答案示例: 论题1:不同时期的高频词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与时代任务。 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中,“社会主义”“阶级”“发展”“人民”“国家”等词出现频率较高,反映出三大改造结束后,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大力发展经济,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随后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得到发展。 中共十二大的政治报告中,“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等词出现频率较高,反映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左”倾错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成为新时期党的工作重点,并在“十二大”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 总之,政治报告中的高频词体现了党在不同时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工作和任务,成为历史变迁和时代发展的见证。 论题2:“人民” 始终居于高频词汇的前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以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全国人民的幸福为奋斗目标。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建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通过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从此社会主义公有制一直占主体地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治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经济上加快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政策,目的就是消灭贫困,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总之,在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政治报告高频词统计和历史事实都充分说明了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17.(12分) 哥伦布的一生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14、15世纪,西欧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上对金银财富的追求及开拓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造船技术、航海经验及科学知识的积累;中央集权国家的出现。哥伦布的一生,恰恰是这个时代一个缩影,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6分) 哥伦布同样也做出了个人努力。他少年时代就在地中海做过几次短途航行,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向往中国和印度。坚信地圆学说,相信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其次他对航海事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为了实现自己理想,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申请向西航行;为了黄金梦,先后四次西行。(4分) 哥伦布的一生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同时也做出了个人的努力。任何时代,个人的命运都跟社会与时代紧密相连。(2分) 18.(14分) (1)第一种分期,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资本主义的新时代。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4分)。 第二种分期,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从分散孤立走向统一整体。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4分)。 (2)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 经济方面,生产力迅速发展,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政治方面,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形成并壮大,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得到巩固。 思想文化方面,启蒙思想新发展,如卢梭发表《社会契约论》(1762)、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等。 19.(15分) 阐扬公道 摒除强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在1919年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