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0086

第12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 课件(共35张PPT)--2026届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711132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一轮,纲要,历史,中外,必修
    (课件网) 一轮复习:第五单元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稳固与危机—明清时期 单元时空坐标 单元线索 统一多 民族封 建国家 的稳固与危机 线索1: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与挑战 版图奠定: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同时,加强地方和边疆治理,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 新的挑战:世界形势巨变,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因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以及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面临严重的挑战和危机 线索2:封建经济文化的继续发展与变化 在统一、稳定的环境下,传统农耕经济达到了顶峰;社会也出现新的变化;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新的经营方式手工工场开始出现;思想上出现顺应时代的早期启蒙思想;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世俗文学艺术发展繁荣;传统科技进一步 发展,随着西学东渐,西方一些先进科学知识传入中国 单元目录 第12讲 明至清前中期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4课时) 纲要上第12课-13课 融合选必修1 明清官员选拔与管理、户籍赋税制度、法律教化与社会治理 第13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3课时) 纲要上第14课 融合选必修3 中西方文化交流 第12讲 明至清前中期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措施,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知识结构: 一、明朝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1课时) 二、明朝沿海形势与内陆边疆(1课时) 三、清朝前中叶的鼎盛与危机(2课时) 知识点一:明朝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 1.明朝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帝,都应天府,国号大明。 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2.政治制度 废宰相 原因 ①主因:加强皇权专制,巩固统治;②历史:吸取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的教训;③元制:明初袭元一省制,宰相位高权重;④现实宰相胡惟庸挑战皇权 措施 ①诛人:以谋反罪杀胡惟庸;②废制:1380年废中书省和宰相,权分六部;③不立: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 影响 ①制度:秦汉以来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终结;②皇权:兼并相权,标志君主专制发展到新高度;③局限:皇帝政务负担加重,带来机构变革 皇帝 地方 布政司 民政、财政 都指挥使司 军政 按察司 监察、司法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吏 户 礼 知识点一:明朝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 材料: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处以极刑。 ———《皇明祖训》 设内阁 原因 废除宰相后,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负担重 沿革 ①奠基: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仅顾问协奏章);②设立: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文渊阁大学士,秘书性质,开始参与机密事务);③发展:明宣宗时期,内阁“票拟”,皇帝“批红”;内阁制度走向成熟;④全盛:明神宗时期,权压六部(被喻为宰相,张居正内阁首辅) 职责 替皇帝浏览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 性质 皇帝内侍顾问机构,非法定中央行政机构 地位 逐渐成为行政中枢 实质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政治制度 知识点一:明朝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 知识拓展: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分 宰相制 内阁制 权力来源 宰相制度 皇帝的信任 职责 参与决策国家大事 皇帝的侍从顾问 任免 经过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 直接由皇帝决定 权力 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参与政治权;权力来自制度 有 票 拟 权,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