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村来了售货员》 教学内容: 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欣赏《山村来了售货员》 教学目标: 1.在欣赏《山村来了售货员》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唢呐的组成部分,熟悉唢呐的音色。 2.感知、体验唢呐独奏曲《山村来了售货员》,熟悉乐曲音乐主题,感受不同音乐主题所表达的不同音乐形象,能加入适当的律动及伴奏。 3.在欣赏唢呐曲《山村来了售货员》的过程中,走近中国名族吹管乐器,并了解音乐的创作是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带着饱满的热情,参与欣赏唢呐曲《山村来了售货员》。 教学难点: 分段聆听乐曲,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并能加入简单的律动表演。 教学准备: 多媒体、鼓、镲等。 教学过程 一 :实物导入 师生问好!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乐器。看!(拿出唢呐) 生: 师:见过吗?可能大家在民间礼仪乐队上见过的。这个叫唢呐!你们能说说它的音色 都有什么特点吗? 生: 师: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大多用于民间节庆、婚丧等场合。 但你们可不能小瞧他,唢呐也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也是大型民乐合奏中不可或缺的高音乐器哦。唢呐由波斯传入,在西晋时期的新疆石窟寺壁画中就已经出现了唢呐演奏的绘画,最早在16世纪就在中国的民间流传了。 二:完整聆听,初识乐曲 1.初听全曲,感受场景: 师: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唢呐名曲。 师:注意我们在听的时候得发挥自己的力,说说乐曲让你联想到什么画面? 生: 师:你们的结合现实生活的想象都很贴切,这个音乐作品创作的时间是1972年,谁能来说一说那个时候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生: 师:你说的还很贴切,乐曲是张晓峰创作于1972年,以东北民歌音调为基础,描述了售货员挑担上山,热情地为山民,服务的情景,是一首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乐曲从赶路,吆喝,山村活跃,选购告别,继续前进等方面展开叙述。根据老师对作品的简介你能猜猜乐曲的名儿是什么吗? 生: 师:你们说的都对乐曲的名儿就是《山村来了售货员》。刚刚作品介绍了已经说了乐曲可以分为赶路,吆喝,山村活跃,选购告别这几个部分组成。先让我们来聆听第一部分。 2.分段聆听,表演音乐 (聆听乐曲第一部分) 师:售货员是怎么上山的呢?谁能来跟着音乐演一演。 生: 师:过去条件艰苦,并没有卡车,货车等交通工具,售货员用扁担挑着货物上山了。谁能模仿下呢? 生: 师:你也来试试,起立,让我们一起原地模仿。 生: 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学一学,这一遍加大难度,跟着音乐的节奏,谁能挑战。 谁来点评下? 说的不错,这位同学表现的很到位,活灵活现的表现出售货员的形象。 我们的第一段旋律描绘出赶路的场景。 (聆听乐曲第二部分) 售货员终于到了村子,他放下箩筐,开始叫买,山民选购的情景。音乐是怎么表现出叫卖的场景的呢? 速度变慢了吗?他的节奏被拉宽了,为了使山民听清楚吆喝的内容。演奏形式上又有什么特点呢?(回忆刚刚的旋律) 是由唢呐和笛子重复演奏的,笛子演奏的声音叫轻,形象的描绘出山谷的回音。 我先来吆喝,你来和,你们的声音得怎么样! 男生唱,女生和。 在我们卖力的吆喝声下,村民们都围过来了。场面热闹嘛? 很热闹,从哪儿感觉到的? 速度变化了,还是节奏变得。。 对节奏相对刚刚吆喝声来说变得更密集跟紧凑了,表现出山民选购时热闹的场景。我们可以想象,售货员在中间,周围围满了购货的山民们。山民激动的心情你们能理解吗? 为了表达山民的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们可以为这段音乐加上什么打击乐器呢? 对鼓,镲怎么加呢?老师这有两段简单的节奏,我们先来唱一唱。这段用鼓敲,我们可以怎么读? 咚咚咚 咚咚 I咚咚 咚咚 我们齐用手拍一拍。 谁来试试用鼓敲一敲。 镲演奏的节奏比较简单,谁愿意给我们示范的? 好,你来试试。下面的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