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555062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0 清平乐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68035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
  • cover
(课件网) 清平乐 黄 庭 坚 整体感知 课文解读 知识链接 壹 贰 叁 壹 创作背景 诗人介绍 01 02 诗人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 “一祖三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主要作品:《清平乐》《鹧鸪天》《菩萨蛮》等 创作背景 崇宁二年(1103)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童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崇宁四年(1105)。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 贰 古诗 翻译 注释 01 02 03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清平乐 [宋]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清平乐 [宋] 黄庭坚 注释 (1)寂寞:清静,寂静。 (2)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换来。 (4)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5)问取:呼唤,询问。取,语助词。 (6)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益鸟。 (6)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啭,鸟婉转地鸣叫。 (7)解:懂得,理解。 (8)因风:借着风势。因:凭借。 (9)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译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感到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请唤春天回来与其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百遍地婉转地鸣叫,没有人能懂它的意思,黄鹂借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叁 主 题 译文 思考 词意 赏析 01 02 03 04 05 主题 《清平乐 春归何处》这首词描写了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春天回来,与其同住。表现出词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尝试翻译此首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课文解读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清静,寂静 换来 谁知道 呼唤,询问 鸟婉转地鸣叫 懂得,理解 借着风势 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思考:“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什么感情? 句析:作者把春天拟人化,赋予春天以生命。表达此人强烈的留春之意,希望春天能够一直陪伴自己,以解人生之仇。因此干呼万唤地呼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往”。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句析:向黄鹂询问,但鸟语更难懂,且随风而去。一个童话般的联想,却有问无答。暗示伤春的永无慰藉,表现出伤春是人类永恒的烦恼。 思考:词人的思想感情变化经历了哪几个变化? 春归无行路(真伤春)一若有人知(假设希望)一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童丽(最后希望)一无人能解(彻底绝望)。 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 诗意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住作。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