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28997

3 月是故乡明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235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故乡,教案
  • cover
3 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 1.会认“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3.搜集一些思乡的古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搜集一些思乡的古诗,和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 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诵读经典,导入新课 1.出示关于月亮的古诗。 (1)学生诵读关于月亮的古诗。 (2)教师引导:从古至今,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所吟咏的对象,他们常常通过描写月亮来寄托自己的感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月是故乡明》,感受他寄托在“月”中的情感。(教师板书:3月是故乡明)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2.理解课文题目。 出示古诗《月夜忆舍弟》。 (1)教师简单介绍写作背景。 (2)教师引导: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突出了他对故乡 的思念。“月是故乡明”这句诗特别能引起人们的共鸣。看到课文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3.教师简要介绍作者。 出示季羡林先生相关信息。 4.导入新课: 课文《月是故乡明》中季羡林先生通过对故乡月色和自己童年生活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吧。 【设计意图】 以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月”这一意象,激 泼学生的阅读兴趣;向学生简要介绍作者,为学生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感知往事经历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做上标注。 2.学生自主交流识记本课生字词的办法,教师相机引导。 3. 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字词。 (1)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2)读准多音字“燕”。 出示多音字组词。 4.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在书上做批注。 5.全班交流,感知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 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简要概括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吗 (教师板书:童年趣事) 6.作者回忆这些往事时,内心可能会产生哪些感受 预设:感到童年生活充满乐趣,令人留念;想念带给自己快乐童年的故乡;感叹自己童年生活的快乐与美好,更加思念故乡……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知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想象作者回忆这些往事时可能会产生的感受,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再读课文,感悟作者内心 1.再读课文,说说作者都写了哪些地方的月亮。 (教师板书:成年经历) 预设:故乡的月亮。 外国的月亮。 燕园的月亮。 2.品读描写故乡月亮的部分。 (1)教师引导:课文里说“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 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在作者的心中,故乡的小月亮又是怎样的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描写故乡的月亮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教师板书:小月亮)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评价,学生齐读。 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3.品读描写外国月亮的部分。 出示相关课文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并交流:作者喜欢那些月亮吗 从哪里看出来的 (2)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描写外国月亮的句子,学生读描写“我”的内心感受的句子。 4.品读描写北京燕园月亮的部分。 (板书:美妙绝伦的月亮) 出示相关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北京燕园的月亮又是怎样的呢 谁来读一读 引导交流: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 5.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思考: 外国的月亮再美,燕园的月亮再好,作者也永远忘 不掉故乡的小月亮。这是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教师板书:对比)作者为什么称故 乡的月亮为“小月亮”,读到这个称呼,你有怎样的感受 (教师板书:思念故乡 怀念童年) 预设:相对于世界各地的月亮来说,故乡小苇坑看到的月亮当然是小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