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644886

第1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教案

日期:2025-10-19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168055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案,1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设计 课题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时 第1课 学科 美术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下册-出卷网-:人民美术-出卷网-出版日期:2012年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学会欣赏艺术作品,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通过初步了解美术创作过程,通过对作品的观察、对比,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与生活的关系,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通过对美术创作过程的分析,了解美术作品创作源于现实生活、画家个人情感、物质材料及艺术技巧等多方面,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 重点 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源于生活。 难点 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讲授新课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激趣导入教师提问: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什么?美术作品必须源于生活吗?美术作品是如何高于生活的?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导入课题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二、新课讲授1.教师向学生介绍画家齐白石:祖籍安徽,生于湖南长沙。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齐白石的绘画主张:“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教师提问:我们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那么现在我们如何理解齐白石的绘画主张:“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呢?齐白石画虾被称为一绝。他儿时常在河塘捉虾,对虾感兴趣。开始画虾时,他还曾在家中养虾,每日都要仔细地观察。他对虾的结构、活动姿态了然于胸。初时,齐白石画虾只是对照写生。经多年艺术积累,至70岁才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画法。其笔下的虾逼真灵动,通体透明,呼之欲出。用浓墨点睛,使虾的眼睛极其有神。真虾八对足,前三对为步足,后五对为泳足,齐白石重点表现了五对足,却使虾显得足多而富有动感。他画的既是鲜活充满生命力的虾,又能使人感受到苍劲的笔意和润泽多变的墨色,生活与艺术融合在一起,达到了极高的境界。齐白石的《墨虾》欣赏:单绘虾六只,其余背景尽数省略。虾灵动而呈半透明质感,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情态各异,惹人喜爱。虾的眼睛也由原来的小黑点变成横点儿,这样更好地表现了虾的神情。此图虽然没有任何背景陪衬,却仍能令观者感受到群虾在水中畅游的怡然自得之情,其旺盛的生命力跃然纸上。画面右侧作者自题“中东先生雅属,壬午秋九月,白石作”。毕加索评价:“齐白石真是中国了不起的一位画家!中国画师多神奇呀!齐白石用水墨画的鱼儿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河与游鱼。 ”2.创作的原型从生活中来,经过艺术家筛选和创造加工产生新的艺术形象,这个升华的过程正体现出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3. 徐悲鸿的中国画《六骏图》与现实生活的马的对比塞尚的油画《拜克托瓦尔山》与真实山景的对照凡·高的油画《夜咖啡馆》与实景照片对比凡·高的油画《向日葵》与实景照片对比4. 《开国大典》是中国画家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该作品所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场面恢宏,喜庆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栾,气度不凡。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开阔,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开国大典》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 。《开国大典》油画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突出主角人群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减少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