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46307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古诗词1《采薇》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204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古诗词
  • cover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古诗词1《采薇》教学设计 《采薇》教学方案 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相关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采薇》(节选)。 3.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洁、生动。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款款盈盈;从诗经中走出的男子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飘渺悠长。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诗经》中的采薇(节选)。 2.教师板书课题:采薇(节选),学生齐读。 二、夯实基础 1.情境听读 播放《采薇》(节选)情境课文音频,学生先听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点拨: (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2.诵读正音 (1)出示课文中标注的及易读错的汉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随后正音、齐读。 自读要求: ①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②把古诗读给周围的同学听一听。 (3)随机点名朗读。 朗读点拨:注意读准“雨(yù)”“霏(fēi)”。 3.作品简介 (1)《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共有诗歌305首,又称“诗三百”。根据内容不同,《诗经》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表现手法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艺术手法。 赋: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表达出来。 比:以彼物比此物,使其特点更鲜明。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三、问题探究 过渡:同学们,《采薇》(节选)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几幅画面,让我们一起细品古诗,寻找答案吧!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2.探究过程 (1)自由诵读古诗,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3.成果展示 (1)字词梳理: ①往:指当初去从军。 ②依依:形容柳丝轻轻随风摇曳的样子。 ③雨雪:指下雪。“雨”这里读“yù”。 ④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⑤迟迟:迟缓的样子。 (2)诗意梳理: 回想当初我离开的时候,连杨柳都与我依依惜别。如今回来路途中,却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 路途曲折漫长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我心里不觉伤悲起来,没有人会懂得我的痛苦的! 4.情境诵读 播放《采薇》(节选)情境视频(诵读版),在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古诗大意。 (二)合作探究 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古诗大意,作者如何通过景物的变化体现主人公的情感呢?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吧! 1.探究任务 抓住景物变化特点,感受主人公情感。 2.探究过程 (1)默读《采薇》(节选),圈画出诗歌中描写的景物。 (2)结合诗句,展开想象,说一说从这些诗句中你读出了什么。 (3)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1)默读《采薇》(节选),圈画出诗歌中描写的景物。 预设:杨柳、雨雪。 追问:为何会写柳树? 预设:“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达思乡之情。 (2)从“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这两句你读出了什么?(板书: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理解“杨柳依依” 点拨:“依依”是柳丝轻轻随风摇曳的样子,说明去从军的时候是春天。 理解“雨雪霏霏” 点拨:“霏霏”是雪下得很大的样子,描绘了一幅战士归途中雪花漫天飞舞的画面。 引导:今昔景物的对比,表现出了什么?(板书:今昔对比) 点拨:“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暗示军旅生活的漫长,出征时春意盎然,杨柳的枝条随风飘动,归来时已是冬天。表现了战士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3)谈谈从这“来”与“往”中你读出了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