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71131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说课稿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363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 cover
9 古诗三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古诗三首》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有三首古诗。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一诗中作者通过“爆竹声”、“屠苏酒”“换桃符”以及开始送暖的春风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春节的欢快情景和万象更新的情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这首诗是通过新年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清明》一诗中作者杜牧描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时节的景象,借春雨绵绵寄托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惆怅感伤无限哀思。这是一首叙事诗,寓情于景,同时这也是一首七言绝句,语言十分简洁,通俗易懂,音韵和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二、说学情 这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这三首诗有些孩子早已熟读成诵,所以在读准字音上无须多费工夫,关键是让孩子去体会诗所描绘的意境美,去初步领会诗文所蕴涵的哲理。若要三年级的学生单凭诗句来领会诗文的意境是有困难的,所以我将诗歌的意境美与诠释图片等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插图来展现美,联系生活实际发现美,进而动情地表达美。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清明》。 3.理解重点字、词、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语言美,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领会诗意,读诵古诗。(重点) 2.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和入情入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重点) 3.感受古诗的语言美,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1.运用情境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学习,运用多媒体,动用多种感官,进入到诗人描绘的情境中,体会诗句的意境美。 2.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寓学法指导于教学的全过程。 3.坚持“读悟结合、读写互动”的教学理念。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诗意,感悟文化,体会诗情,并朗读出古诗不同的味儿;以写为训练,把“写”挤进课堂,丰满文本,丰厚文化。 六、说教学过程 《元日》 (一)理解“元”字,导入解题 1.理解“元”字:每年的1月1日叫元旦,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元:第一,开始。旦:字形告诉我们是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就是公历一月一日。) 2.导入解题: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就叫《元日》。题目意思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我们现在的春节。如果你用这个题目来写作文,你会写什么? (写春节做什么,写出春节的快乐。) (二)朗读背诵,理解诗句 1.背诵古诗:短短的4句28个字,能背下来吗? 2.理解字词:哪些字词的意思你懂了?哪些字词的意思还不懂? (“一岁除”、“入屠苏”、“瞳瞳日”可能要引导学生理解) 3.说说句意: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只要学生理解,说通就行,但要做到字字落实。) 在爆竹声中,除去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春风送了温暖,人们欢快地喝着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门万户。人们总是把新桃符换去旧桃符。 4.感情朗读: (1)读出节奏味:古诗朗读讲究节奏、重音,一般七言绝句朗读的停顿、重音有规律,停在第四字后,重音落在第五字上。我们来试试,读出节奏和重音。 (2)读出欢快味:这首诗的基调是欢快,要读出欢快味,把欢快味读到你的脸上。 (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