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126877

23《童年的发现》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134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童年的发现,教案
  • cover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胚、祸”等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关于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的“发现”,以及“我”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3.能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能说出“我”关于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的“发现”,以及“我”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难点: 能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古文,学生阅读: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 2.大概讲了什么内容?让你想起了哪篇课文?(曹冲称象) 3.这个故事带给我们怎样的启发?智慧不在于年龄,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 4.“有志不在年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童年的发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借助学习提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1.学生阅读教材“学习提示”。 2.默读课文,要求:①用笔勾画出描写“我”的探究过程的相关语句;②找出你觉得有趣的部分,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三、提炼关键词语,揭示探究过程。 1.小组交流描写“发现”过程的相关语句,试着用概括的话说说“发现”的过程。 2.指名全班交流。 3.引导提炼关键词语进行概括梳理。板书 梦中飞行 请教老师 痴迷研究 得出结论 四、快速浏览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我”发现的过程在文章中的哪些段落,其它的段落写的又是什么内容? 2.反馈交流,教师引导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三年后,受到了惩罚。 第二部分(3—13自然段)主要写“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第三部分(14—19自然段)四年后,老师讲课时,“我”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把“我”轰出教室,“我”安慰自己。 3.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是什么关系?(相互照应) 4.第一部分先写发现的结果,后面再写过程,这种写作顺序属于倒叙。 五、聚焦课文情趣,谈谈感受。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读出了“我”怎样的感受?(自豪,语言风趣)指导读准字音“胚”“祸患” 2.你认为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比较有趣?结合你的批注谈谈自己的感受。 交流预设①梦中飞行的内容有趣,感受到很真实、生动、具体,如临其境。 ②请教老师的部分有趣,孩子的语言充满童趣,强烈的好奇心,求知若渴、寻根究底的心情;老师的语言很幽默。 ③第13自然段,“我”绞尽脑汁思考“为什么是九个月”,得出的结论特别天真,充满童趣,沾沾自喜,觉得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十分可爱、有趣。指导读准字音“绞”“嘿”,指导读出相应的语气。 ④“我”被老师轰出教室的时候,心理活动特别丰富,一会儿想到同学要是知道了自己的“发现”一定会哄堂大笑,一会儿想到自我安慰的理由,充分体现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笑塌房顶”什么意思?(夸张的手法,体现了“我”的自豪) “我”的理由有没有根据呢? 出示资料:哥白尼写出天体运行,被地心说和宗教徒攻击;伽利略发现太阳黑子被罗马教会软禁。 此时“我”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的人并列,夸张、自嘲的表达,体现了儿童独有的可爱与幽默。 六、课堂总结、情感升华。 文中的“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大胆想象……)作为少年儿童,就应该大胆求知、勇于探索。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过什么“发现”?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大到天空宇宙,小到蟑螂蚂蚁,只要你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就有独特的观察结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