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489426

10《绿》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144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案
  • cover
《绿》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四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八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独特的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二、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独特的表达。 四、教学方法 引导法、读思法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过渡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2.请大家齐读诗题,看到这个“绿”字,你想到了哪些画面呢? 3.这是我们眼中的绿,那么在诗人艾青的笔下,绿又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捧起书,自己读一读,找找艾青笔下的绿。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大家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呢? 预设1: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在绿色的世界中。 预设2:读完这首诗,我感觉心中一片宁静。 2.我再来考考大家字音读得准不准。 墨水瓶 挤在一起 交叉 倒翻 提示:“倒”是多音字,“瓶”是后鼻音, “叉”的读音是chā, 不能读成chà。 这是我们要写的字“叉”“瓶”,伸出你们爱学习的手指,跟我一起来写一写。“叉”是“又”字多一点,这个点最后写;“瓶”字是个组合字,左边“并”,右边“瓦”注意横折弯钩要写得紧凑,点字也是最后写。 “叉”字中“又”代表手,“点”是拿的东西,诗中指什么交叉在一起? 3.本诗分为5个小节,现在请5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找找诗中总共写了几个“绿”? 这么短的一首小诗,居然出现了17个“绿”,怪不得大家初读诗歌时仿佛置身于绿意盎然的世界。 (三)引导学生品读诗文,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小节 (1)这些“绿”是怎么来的呢?有谁发现了?指名读第一小节。谁还想读给大家听?绿色的墨水流到了哪里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作者的诗句充满了想象,也带给了我们读者丰富的想象,就是这些丰富的想象,带给我们丰富的画面。(板书:想象 画面) (2)有时候不仅诗句带给我们想象,连标点都会说话,你发现了什么?一个小标点就带给我们想象,那么读的时候可以怎样读? 标点也会告诉我们读诗的方法,把声音或气息拉长,就能读出无穷 的绿,我们一起来试试。评价:越读越有感觉,我们再来一次。 简单的一句诗,意犹未尽的标点就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这是诗歌语言的魅力,在诗的一开篇就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到了绿意盎然的世界。 2.在这首诗中,除了第一小节,你觉得还有哪些诗句最特别,最具想象力?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1)墨水瓶倒翻了,出现了哪几种绿?看到这么多的绿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就是这么多的颜色,带给我们丰富的想象,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浅绿”和“淡绿”写的是程度;“墨绿”和“翠绿”是把它们比作成一项事物,就是它们带给我们的感受,“粉绿” 是颜色叠加在一起。 (2)生活中我们不仅见过这几种绿,还有哪些绿? (3)这么多颜色在一起,怎么读出它的不同?“绿”得重一些,读得重一些;“绿”得浅一些,读得轻一些。 就是这些词语向我们展开了一幅幅画面,读着读着,可能我们眼前仿佛看到了远处的青山,它们那么绿,绿得发黑,你看脚下的稻田各种各样的绿交叉在一起。这条小河唱着歌从这里流过,它们绿得发黑,绿得出奇,水底的兰草在悠悠地飘荡,再看山间的石缝里长满了青苔,他们的颜色是嫩绿的,是绿油油的,让人看上就想用手摸一摸。雨过天晴,那落在绿叶上的小露珠也变成了绿色,绿得发亮。你看这些诗句就在我们一遍遍的朗读中变成了美丽的画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预设1:第二小节。当我读到“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洗绿、粉绿……",我仿佛看到多种多样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