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517535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189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
  • cover
五年级上册语文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析意象,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领会诗歌主旨。 2.品味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优美意境。 3.培养鉴赏古诗时展开想象,再造诗歌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分析意象,品味意境,更深层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摩诘指的是谁呢?他就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王维是一个能诗善画的人,那么谁知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究竟是什么样的境界呢?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王维的诗《山居秋暝》 ,一起去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2.回顾学习古诗四步法: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 二、解诗题 1.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读懂了什么? 2.师板书课题,解诗题。 瞑,日字旁,秃宝盖在古代表示山峰,下面是日,六在古代表示农舍,农村的房屋。太阳落到山峰下紧挨着房屋,想想这是什么时候?傍晚、日落、黄昏。逐一解释秋暝,居:居住。我们居住在哪里?诗人为什么要离开城市,居住在山里?为什么称为师佛?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 三、知诗人 1.介绍写作背景:王维,字摩诘,父亲早逝,母亲箸信佛教。二十岁中进士,可是仕途多舛,中年遭遇挫折,逐渐走上了明哲保身、远祸自全的道路,思想日趋消积。从开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宝三年(743),王维先隐居终南山,晚年又在陕西蓝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山居秋暝》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师佛的诗到底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读。 2.读诗句,体会情感。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羡君栖隐处,遥望白云端。 王维中年的时候特别喜欢佛教,晚年就把家安到了终南山上。通过读他的诗,我们初步感受到了他的诗里充满了佛性佛理。 四、赏诗读 1、师佛的诗到底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读。教师范读。“学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读,读,就像练武功,简单的招数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2.一读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二读,重在停顿。画出节奏读。大家读得很专心,很投入,读书就要这种状态。带着停顿读,诗的韵味就出来了, 三读,贵在节奏。古人是怎么读诗的吗?当他们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 (可站、可坐、可配合手势,可以摇头晃脑,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出了古诗的味道,可以拖一点音,你真是个小诗人……) 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每两句为一联,八句四联,每句5个字,所以称为五言律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颈就是下巴下面)、尾联。每句最后一个字,平声长,仄声短。 明诗意人们常说,诗词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其实有时候,诗词就是一幅画。《山居秋暝》就是这样的—幅画,请你找出画中都有哪些景物? 新雨、明月、松树、清泉、石头、竹林、浣女、莲花、渔夫 2.学习第一句: (1)现在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和王维起去看看山中的美景。 (2)一起一场新雨后,你走在山里会有什么感受? 一轮明月挂在天空中,月光洒向松林间,斑斑驳驳。 (3)王维漫步其中,是多么心旷神怡,多么自由,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板书:清新) (4)他怎么舍得离开呢?他走呀走,太阳落下去了,月亮升起来了,山村里的月亮和我们城里的月亮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一起来读第二句 3. 学习第二句: 是啊,多么美的诗,多么美的景,太有画面感了。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1)解释句意,诗中有画,读诗时就要联想他的画面,思考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一轮清月洒在松林间,泉水在石头上流淌着,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