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751759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教材解读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100次 大小:209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
  • cover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 伙 伴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一、单元解读 1.放大镜下的单元内容分析: 分类 单元内容 教学定位 课 文 《小公鸡和小鸭子》 1.通过朗读来感受,加上描述动作情状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形象,学会给动作加上不同的情状。 2.读好人物的对话,根据情境进行角色体验,读出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在朗读中感受伙伴之间的美好情感。 《树和喜鹊》 1.积累意思相对的词语和AABB结构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怎么都快乐》 1.积累动宾短语,并在此基础上再拓展这类词语,并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归类意识。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体会儿童诗的情趣,读出自己的感受。 口语交际 请你帮个忙 1.懂得自己遇到困难时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 2.在不同情境下会使用合适的礼貌用语。 3.能大致讲清楚自己的要求。 语文园地三 查字典 能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日积月累 朗读、背诵古诗《赠汪伦》,再次感受伙伴之间的情谊。 和大人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胖乎乎的小手》,知道要帮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本单元围绕“伙伴”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三篇课文,其中前两篇是童话,后一篇是儿童诗。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伙伴之间的情谊———互相帮助、快乐合作、友好共处。 同伴关系是满足小学生社会交往的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指出,“当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基本满足以后,社交需要就成为人们的强烈动机。希望得到信任和友爱,渴望有所归属,成为群体的一员,这就是人的归属感。”归属和爱及尊重的需要是人类基本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同伴的交往,可以满足小学生的这些基本需要。但是,如何和小伙伴正确交往?有许多低年级的学生不会与人交往,有时候他们与人交往的行为常常与愿望相反。因此,要使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我们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教给孩子互相关心与帮助、互相团结、友爱的道理。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把生活中常见的伙伴之间的相处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和朗朗上口的诗歌语言加以展现,不直接讲述道理,而是让学生在朗读和感受中细细体味。 这一学段的“阅读与鉴赏”目标是“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好。”这个单元中的课文包含童话和儿童诗,遵循儿童语言学习的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没有直白的道理讲述,都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清浅的语言引领着儿童在最初的时候遇见最美的友情。 《课程标准》(2022版)在第一学段,“阅读与鉴赏”中对词语提出的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本单元重点任务是学习词语,围绕重点,结合课后习题,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和运用不同结构类型的词句;读好角色的对话、读出儿童诗的情趣。 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在《小公鸡和小鸭子》课文中,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吃得很欢”“急得直哭”等词语的意思,这可以作为了解词语方法的铺垫;第二篇课文《树和喜鹊》以泡泡的形式提出来,具体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一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词语积累和运用,在三篇课文的课后习题中都有体现:《小公鸡和小鸭子》习题2“读一读,比一比”是让学生体会加上描述动作情状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形象,需要通过朗读来感受;《树和喜鹊》课后习题2“读一读,记一记”是让学生积累意思相对的词语和AABB结构的词语;《怎么都快乐》课后习题2“读一读,说一说”是在积累“跳绳、讲故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