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60724

5.树和喜鹊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218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喜鹊,教学设计
  • cover
课 题 5.树和喜鹊 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 1 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这、窝、孤”等10个生字和子字旁、倒八2个偏旁, 读准多音字“只、觉、乐”的 字音,会写“单、种、居”等7个字。 2.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从前、叽叽喳喳、安安静 静”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一”的变调。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朗读好课文,感 受语言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学习 重难点 用“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知道“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 学情分析 这个童话故事用简洁的语言, 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树和喜鹊由孤单变快乐的经历, 告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学生学习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朗 读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 谜语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设计意图:用谜语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阅读兴趣。) 1.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要给大家出一则谜语,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猜出谜底。 背黑肚白尾巴长,银白项圈围脖上。谁家有了大喜事,它就飞来报吉祥。 谜底:喜鹊 2.介绍喜鹊。 3.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喜鹊的课文,看看树和喜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习任务二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圈画生字可以培养学习的自主性,交流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书写生字前,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字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识字能力。在书写中,重视指导学生了解生字的结 构,重点讲解特殊笔画和偏旁。引导学生在具体句子中进行认读,读出语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会 断句,读通句子。) 1. 自由朗读课文,用不同标记圈画二类字、生字。 2.认读生字词。 (1)出示词语(包括课后“读一读,记一记”词语)。 从前 这里 只有 鸟窝 喜鹊 孤单 种树 都有 邻居 叽叽喳喳 后来 招呼 安安静静 睡觉 快乐 学生领读、齐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同桌互读词语。 像“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你能说几个吗?(AABB 式词语积累) (2)交流识字方法。 加一加:孤、邻、招、呼 比一比:“都、邻”的偏旁都是双耳刀,可以通过比较左边的不同进行识记。 联系生活实际来识记:我们在生活中打招呼需要用到手势和嘴巴说话,所以“招”是提手旁,“呼” 是口字旁。 (3)认识多音字“只、觉、乐” 3.书写生字“招、呼、快” 本课的字宝宝大家都读会了,会写的生字也藏在里面,瞧!(出示生字) ①学生认真观察这三个字相同的地方。 (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 ②同桌说一说笔画的占格位置。 ③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练写,全班展示。 4.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1) 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 现在把它们放到课文中, 你还认识它们吗?再读一读课文, 并标出自然 段序号。 (2)分段指名学生朗读,师生互评; (3)齐读课文。 学习任务三 图文结合,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画面、创设情境和角色体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走进故事,体会树和喜鹊的情 感变化。通过句式比较,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孤单”和“快乐”,让词语表达的内容在孩子的头脑中具 体化起来,从而达到理解与积累词语的目的。) 1.学习第1、2自然段,理解“孤单”的意思。 (1)自由读第1、2自然段,圈出文段中出现的事物,说一说你的感受。 (2)学生交流并出示“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孤单”,从划线词语中感受树和喜鹊都很 孤单。 板书:孤单 (3)读准“一”的变调。 同学们,这三个“一”发音一样吗?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吧。 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 (4)比较句子,理解“孤单”的含义。 同学们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小组交流讨论,学生发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